独生子女的父母晚年有病遇难遇事了该怎么办,怎么养老?

星光璀灿


我就一个儿子,以后想到养老院养老。因为照顾老人,真不是独生子女一个人能完成的?现在我父亲我们4子女,他退休金不少。花不着我们钱。但是现在哥哥姐姐不是身体不好就是有第三代要照顾。现就我心“狠”:让儿子请保姆(他不用出保姆费),自己在轮到班时照顾老人,本来我班造成了。又不忍心哥哥姐姐上下都管着。她们心软啊!就是请了保姆,自己还不放心。我在刚退休了,也想和几个姐妹找到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抱团生活几年看看,但养老院肯定是最终的地方。


永远的西南人


这个问题至少在目前还没有令人感到满意的答案。尽管从地方政府层面虽然说每年给独生子女家庭补助不到千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还是老话,天塌压大家。用伟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给一位老师的回信中所指出的那样:“全国此类事甚多,望统筹解决”。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一代,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到暮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这部分人大多数生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共和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有的重要活动都经历过。书没读好,饭没吃饱。衣难避寒,屋可见天。晚婚晚育,还是独苗。到了晚年,发愁养老。

愁,老人愁,孩子更愁。4+2+1的家庭人员结构已经摆在那里,谁看不见?网络上有关养老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层不不穷。如何解决,众说纷纭。

养老涉及到整个社会,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养老问题更为突出。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帮扶力度。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是由政府运用法规政策来推行的,这部分人到了晚年,理应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从根本上消除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任何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有因果关系的。那种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敷衍塞责,轻描淡写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执政为民必须取信于民,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到自己的付出所应该得到回报,这才是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关键。2020/04/23)


吉祥如意


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将面临很多难题,在某种层面上讲,要比非独生子女难得多。

先看一个我所知道的事例:

最近小林很忙,很久都没有联系,我给他打了电话才知道,他可不是一般的忙!他八十多岁的老母因脑梗住进了县医院ICU,三十天后又转到了普通病房,这一进一转,边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在ICU里,小林感到的是钱紧,那时每天都要有几千块钱的自费项目,母亲就是一农民,没存款没养老金,而他辛辛苦苦一年的存款就这么一下子没了。好在他还有一姐一妹,兄弟姐妹三个共同承担,也是勉强支撑。但在ICU期间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太忙,只要病房外有个家属等候着就好。

然而,等老太太转入普通病房,小林则又体会到了另一种滋味。由于他母亲肢体没有知觉,她在床上的所有生活内容都需要人来照顾,而且一个人还不行。无奈之下,小林兄弟姐妹三人只好每两个人一组,轮流在病床前值班。没有几日,便觉精疲力竭,各自难免暗自叫苦:这日子啥时候才能到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当下养老问题绝不是一个孝顺不孝顺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条件问题。

那么,现在养老需要什么条件呢?好像不多,但每一条都不低:一是需要人,二是需要钱,三是需要亲情。

在人手方面,像小林这样不是独生子女的尚且难以应付,独生子女可想而知。何况子女们都在工作。真要是老人卧床不起,谁来照管?人在哪里?

在钱的方面,现在的年轻人都可能有贷款,存款数量有限,能经得起长期住院费用消耗的少之又少。父母有钱有养老金的还好些。但很多父母要么没钱,要么没养老金,要么都把辛苦挣来的钱都花在了子女身上,希望晚年由子女赡养。而实际情况并非所想,钱都给子女了,而子女又没给你存住,一旦急用,咋整?

在亲情方面,做父母的不用钱照顾儿女吧,儿女不满意,亲情受损;父母把钱都给儿女吧,钱就存不下,老时就会导致儿女付出更多,承受不了,也会心生厌烦,亲情同样会损毁。没有亲情的养老那还叫养老吗?那叫两代人的煎熬。

实际上,现代人的养老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演变。在我国社会,几十年前还是养儿防老,公职人员是政府养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起来就有了养老保险;而现在仅有养老保险自然不够,所以国家又在倡导社会养老。如果说养老保险金相对解决了钱的问题,那么社会养老旨在解决人的问题,即必须有人为老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这应该是未来养老的一大趋势。

但社会养老需要一个硬核条件,那就是——钱。

而这个硬核条件,也提醒每个未来的老人:你必须为自己的养老负责,必须为未来的养老问题未雨绸缪!把养老问题交给儿女,实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第一,必须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不要总以为养老是子女的事,不要总是把养老和孝顺联系在一起。养老是一个很大的消费与负担问题,子女除非很有能力,否则他们是担不起这个挑子的。如果以道德绑架子女必须养老,对他们来说确实很严酷。

第二,自己必须学会为自己的养老负责。因为独生子女人手太少已成事实,弥补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钱买服务。所以必须多存钱,并买一份养老保险。这就是把养老负担从子女身上向社会转移,以减轻儿女的经济和精力负担,这样才能更多维护家庭亲情。

第三,为了多存些养老钱,你就得少给子女一些。这似乎是个矛盾,其实不然。天下没有不疼爱儿女的父母,平时少给他们一点不是不爱,而是转移了爱的时间。当自己老病之时,不让儿女因此而崩溃,还能让他们正常过日子,难道不是最大的疼爱?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是前者容易后者难啊!我相信没有父母不疼儿女,也没有儿女不想孝顺。抚育子女能够做到,是因为全部精力几乎都在孩子身上;赡养老人不易做到,还是因为全部精力几乎都在孩子身上,而能回头给予父母的就很少了。再说了,生养儿女就是一精神寄托,而并不是生意投资。你若要渴望回报并索取报恩,你的父母之爱也就不那么伟大了,而且失望的可能性会很大很大。

大家说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