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的传说把天地说成是混沌的,如何理解"混沌"世界?

诗温演义


混沌的天地含义解读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多数都是有迹可循的,要不就是留下图画,要不就是留下文字,比如《山海经》,中国最早的神化故事都在其中,所以我们用神话故事来解读这个世界的起源,不能不解读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一位名叫盘古的人,它随着天地而生,每天他生长多长,天地也就有多大,他已经长得足够高,足够大的时候,看到自己眼前混沌的一片,像个鸡蛋一样,他想破壳而出,就找来斧子打破了鸡蛋。

盘古看到原来静止不动的天地现在开始在太空慢慢游移了,清阳之气开始往他的头顶上面伸展,浊阴之气开始往他的脚底下面延展,盘古站在虚空中也不会掉下去,他感觉自己被太空之气吸引着自由的在气体之上行走。

后来他看到了日月五星,他为了把天地永久的分开,长的足够高大,已经超出了极限,盘古累的倒在了地上,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他的肌肤变成了大地,他的胡须毛发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气息变成了风,温度变成了火,他最后把自己献身于这个世界就消失了。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世界是混沌的原因:一是阴阳之气还未分离,还处在太极状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都还没有进行作用变化。

二是天地规则秩序还未建立,日月没有带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那个时候地球还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星球,呈混沌状态。

三是混沌有灰暗之意,说明世界的成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运动过程,生命进化过程而来的。

四是世界当时置身于太空之中,随时有星体撞击,充满不可预见性,但是地球已经在混沌中找到了自己延续生命的正确轨迹。

五是五种星体已经排布就绪,日月隐约可见,一切都在太虚甚深气层中完成,所以幽明变化不可决定。

六是混沌的是缘起的世界,而精神层面的世界早已成立,所以只有精神的主人才能开辟混沌世界进化的脚步。


泮溪秋玉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首先说下盘古,历史上盘古是一个伟大英雄,一般我们说舍己为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盘古却是舍己为世界。

曾手持一把斧头,劈开了鸿蒙混沌,并无私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化作了崭新的天地世界,这就是盘古开天的英雄事迹。

那么,盘古没有使用斧头之前,所谓的混沌是什么样的呢?

混沌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这个应该像刚出生的婴儿吧,什么也不知道的状态。

汉朝班固 《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

意思说混沌是万物连在一起的整体,既看不见也听不见。那就是一个黑暗又隔音的密闭空间,既然是盘古用斧头劈开,那么说明盘古原先就在这个黑暗的空间里面,他为什么要劈开,是憋的不行了吗?又是谁把他关在里面的?

这么理解的话,盘古难不成是越狱?

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如果依据这句话,混沌是个茫茫无踪影的存在,天地是一片混乱,无人见就是没人见过这个状态。盘古估计也没见过,盘古呆在黑暗的密闭空间,那么对于他而言混沌就是黑暗。

《云笈七籤》卷二:“《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

这上面的记载描述了混沌的样子,说混沌是鸡子状。什么是鸡子状呢?鸡子是鸡蛋的别称,也就是说混沌就是鸡蛋的模样。如果这样的话,那盘古岂不是蛋生的?那就个蛋又是那来的?鸡下的吗?那生下这颗混沌蛋的鸡又去哪了?

你这个问题提的真高,把我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人也给绕进去了。就像一团毛线越绕越乱。

总之,这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就是一个黑暗无知的状态。如果说的形象一点,就好比一个在子宫中孕育的婴儿。

而所谓的混沌也就是,一个世界刚开始形成的初级过程。怀胎十月瓜熟蒂落,混沌也是如此,到了一定过程自然也是破壳而出。

盘古毕竟是一个传说,世界也不是斧头劈开的,而是大自然演化的过程,混沌或许就是最原始的阶段。

这和人类的过程一样,孕育在娘胎然后不断的成型,经过分娩来到世间。最初都是一个懵懂无知的状态,经过逐渐成长慢慢才有了认识。

其次,“混沌”的世界,也并非专指大自然最原始的状态。也泛指黑暗愚昧的社会,比如说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斧头帮,为何叫斧头帮呢?其实也就是借用了,盘古用斧头开天的传说。意思就是想用斧头开辟一个新世界。

总之一句话,混沌世界就是世界诞生之前的一个原始阶段。也是一个必经阶段,世界万物皆由混沌而来又归混沌而去。便是这样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大家好,我是

一个爱好读书喜欢码字的人,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云中之笔


混沌时代,是中古的第一个时代,在古代经典中,分为“上古”、“中古”、“人文”三个时代

一、上古有五个时代: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等五个时代。

1、洪元时代。这是一个连概念都没有的时代,“虚空未分,清浊未判”。

2、混元时代:可能有了朦胧的概念。

3、太初时代:有了上、下左、右、天、地、清浊等初步区分,“清浊剖判,溟涬鸿蒙,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但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区分,“未有日月”,如同数字“0”

4、太始时代,才开始有对立的“阴阳”,如同即“流转成练素象于中而见气,实自变得成阴阳”,如同在数字“0”中孕育了“+1”和“-1”。

5、太素时代,阴阳之间,越来越明显。

这五个时代,“名曰上古”,上古时代,似乎相当于宇宙产生的时代。上古时代结束,进入中古时代。

二、中古时代,有混沌、九宫、元皇、地皇、人皇等十个时代

1、混沌时代:开怡有山岳河渎,“始有山川”,也就是盘古时期。

2、九宫时代:天、地、日、月、星辰等全部彻底形成。“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岳四渎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脏是也”

随后再经历:元皇时代、地皇、人皇、尊庐、句娄、赫婿、赫婿、太连等八个时代。

从混沌到太连的十个世代,称之为“中古时代”,即“太连以前,混沌以来,名曰中古”。中古时代,似乎相当于是地球形成的历史时代。

三、中古时代结束,开始进入伏義时代,即人文时代。

伏義是人文始祖,随后是女娲、神农、煫人、祝融等时代,乃至于黄帝时代,并一直沿袭下来。这个时代,似乎相当于人类进化的时代。

上述所言的上古时代(宇宙形成)、中古时代(地球形成)、人文时代(人类进化)等三个大时代,不是本人首创,而是来源于魏晋时代的《开工经》,我个人仅掺和现代知识加以解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