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什么都给了儿子,女儿应该生气伤心吗?你怎么看?

宝妈在贵阳


我是女性情感树洞,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说实在的,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真的深入人心,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财产都留给儿子,养老却要女儿来养。这对女性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那么,我们该不该据理力争呢?

我的闺蜜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很应景。闺蜜家是农村的,还有一个弟弟。虽然家里是农村的。但是因为她从小到大都比自己的弟弟优秀,所以在家族中得到的重视很多,也一直没觉得有重男轻女的感觉。大学毕业后,她的工作收入等都比自己的弟弟要好。她弟弟结婚前,她父母给她弟弟买了一套房子结婚。虽然首付、房贷都是她父母在支付,但是她觉得没什么。因为她说,“毕竟我结婚的时候,也希望男方有一套房啊”。

她工作四五年了,还没有结婚,手上有些积蓄,准备自己买套房子。之前也和父母沟通过。他们也同意。而且并没有向父母提出要求经济支援,但是她跟我说其实私底下还是很希望父母能够支援几万块钱的。她在看房的同时,得知父母要给弟弟全款再买一套房,是他们市里最好的学区房,大概得要50-60万吧。闺蜜觉得特别心凉,有钱给儿子全款二套房,却在女儿要买房的时候,分文不出不闻不问。她说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眼泪都止不住,自己现在还在租房子,而父母却要给儿子买二套房了,等以后老了还得负责给他们养老,实在是不公平啊!

更有甚者,她说“我赚的比弟弟多,说不定以后养老还要我多出钱”。

听完她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心里什么感受。我一直劝她和父母好好谈一谈。不公平的事做的多了,父母也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我闺蜜就是这样,一直觉得自己努力不让父母操心。结果嘞,连买房父母都不操心了。哪能说明她父母就不爱她吗?肯定是爱的,只是可能固有的观念就是把钱都留给儿子吧。

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她后来请假回家专门找父母谈了这个事。她父母还是比较开明,也没想到这个事会让女儿这么伤心,最后决定把给弟弟买房的钱分成两部分,给了她一部分支援买房。

所以呢,大家如果觉得父母处事不公,记得一定要和父说出来。你不说,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以上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女性情感树洞


儿女一样看待 一碗水要端平

在现实生活中,对儿和女的看待有两种思想观念: 一种是传统的重男轻女。以为女儿一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儿子是传宗接代的,养老的依靠人。我们这儿民谣"生儿子,要大庆,传种根;生女儿,嫁出去,一门亲。" 另一种,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女儿比儿子亲。我们这儿的肖家大塆的肖福大爷,共生三男三女,都混得不赖,六家全是私营企业老板。肖大爷的老伴一过完八十大寿,就走了,老爷子一怄气中风半瘫了。三个儿子愿出💰,就是不愿同住伺候。最后,三个女儿轮流照顾老父亲三年,寿终正寝。这事,说明:不要以为养儿可防老,养女没指靠。

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养儿养女都一样。纵观当今,由于竞争激烈,人们思想上经济上负担重,压力大,头胎生了个女儿,夫妻俩决定再不生了。不少家庭,即使父母办了二胎准生证,儿子和儿媳却偏偏不生二胎。

题主所言:父母把什么都给儿子,女儿肯定心里不平衡,对老人的作法,一是不能接受,二是有气存心里。依我看,这二老的结局,不会圆满!……一是社会舆论: "同是自已生,看待不公平"!二是女儿心里埋下了对老人冤恨:"同是父母生,一碗水没端平"!时至今日,旧的不公的重男轻女偏见,仍有残存,必须唾弃!


关益


父母把什么都给了儿子,做为女儿,不会生气,也不会伤心的!生什么气,又伤什么心呀?做为父母的儿子,自己的一奶同胞,家里的顶梁柱,不给儿子给谁呀?

做为父母的女儿,在家,在父母身边,到了结婚年龄,总是要出嫁!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娘家的事儿少插嘴!就是这个道理!嫁出了,就不是这家里一员,虽然和这一家人血肉相连!自己亲生父母,一奶同胞的哥、弟,但毕竟是离开了这个家,嫁到了另外一个家,组建了自己新的家!

做为儿子,家的顶梁柱,按老年人的说法,那可是传宗接代的继承人,家的香火!况且,待到女儿嫁出了,家里大小事务,这时,父母都要指望儿子去做!因此,有的父母还会过早把家产给了儿子!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同样,女儿嫁到婆家,老公不也同样是婆婆的儿子,家的顶梁柱么?如此要说做女儿的生气伤心的话,难不成,婆家的大姑姐,抑或是小姑子,也要生气伤心了!

鉴于此,父母把什么都给了儿子,做为女儿,心里没有任何怨言!而在孝敬父母上,和自己的哥或弟却保持了一致。尽管父母没把家产给女儿,但那是确是情有可愿的,父母生、养育之恩,做为同样是父母亲骨肉的女儿,要懂感恩,知报恩!如此,家才幸福美满!长久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