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皇后与武则天」-是如何影响隋唐帝国历史走向的?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命运,其根本都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与合作所决定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隋唐帝国,也可以说隋唐帝国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能够将这层逻辑铺在桌面上,供人观赏、学习。

我们只有理解了这层利益集团的冲突与合作,也才能理解中国历史的走向。巧的是,隋唐帝国提供了一个浅显易懂的范本,我们只要弄清楚了隋唐,也就弄清楚了中国,然而要理解隋唐帝国,就必须理解两个女人:独孤皇后与武则天。从她们的观念与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隋唐帝国的核心线索—关陇军事贵族与皇权之间的对抗。

独孤皇后与关陇集团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一个趣闻:独孤皇后非常强势,限制自己的老公隋文帝杨坚找其他女人,一辈子只能一夫一妻相守。最难能可贵的是杨坚居然可以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一思想四十多年,到老了终于忍不住临幸了一位美女,独孤皇后听说之后非常愤怒,直接带人将那名美女给打死了。

有意思的是,身为皇帝的杨坚居然不敢找皇后算账,只能一个人骑着马溜出宫门,狂奔20多里,发泄心中的郁闷。后来被两名禁卫军追上,只见杨坚哭着对他们说:“我虽然是天子,也不得自由啊。”

这句话充分地暴露了隋朝宫内的隐情,杨坚惧怕的并不是皇后,而是她背后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的:关陇集团。

独孤皇后的父亲就是那位著名的最牛岳父独孤信,身份是关陇集团的顶级军事贵族;她的母亲则是清河崔氏,也是中国北方的顶级豪族;而独孤信的其他女儿,也相继嫁给了关陇集团的其他贵族,建立起了庞大的关系网络,杨坚正是凭借这种力量的支持,才篡夺了北周的政权,统一天下。依赖关陇贵族的这种统治,历史上叫做“关中本位”

如果杨坚得罪了关陇集团,皇位分分钟就坐不住了。他的儿子隋炀帝,一生都在试图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摈弃“关中本位”的统治模式,所以隋朝很快覆灭,被另外一支关陇贵族所取代就是李家大唐。

隋炀帝的悲剧

我们来看隋炀帝的几个动作,逐一分析,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大修洛阳。此目的是向魏孝文帝学习,把都城搬离关陇贵族控制区域,将贵族中的军事首领与自家部队、财政分离;

第二、开创科举。通过科举打通全国学子的上升通道,用这批人压制关陇贵族;

第三、建大运河。疏通南北,便利交通,方便南人北上,与北方的关陇集团竞争;

第四、远征高句丽。高句丽与高丽是不同的,高句丽是中国本土政权,五胡乱华时被慕容恪撵到了朝鲜半岛,这个高句丽与后来的高丽从战力上而言,也是天壤之别,非常凶猛。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的真实目的在于,将这个烦人的家伙打趴,顺便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军事贵族。

可惜,事不如人愿,隋炀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第二次远征高句丽的时候就引起了关陇贵族的不满,杨玄感首先发难进攻洛阳,最后被扑灭。到了第三次远征的时候,隋炀帝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表面胜利,自己的目的却没有达到,至此郁郁而终,隋朝也很快被关陇集团覆灭。

唐太宗再次回归“关中本位”

大唐开国以后,李渊和李世民都很清晰地认识到隋炀帝的下场究竟是为何导致,所以他们采取的国策与隋文帝杨坚是如出一辙的“关中本位”。我们对李世民最大的印象是开明纳谏,这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李世民本人确实很大度,另外一方面则是关陇集团对皇帝的制约。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一个历史事件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让礼部为天下的家族编修谱牒,这东西类似于后世的家族英雄谱。结果编出来以后,李世民家族居然排在了很多关陇贵族和北方豪族之后。

这一下李世民非常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私自找到礼部让他们重新编排一下,礼部的官员见皇帝发话了,也只好将李家的位置往上挪一挪。

狠人武则天

“关中本位”的破坏始于历史上的著名狠人武则天,武则天称帝以后。她的操作方法与隋炀帝如出一辙,先是迁都洛阳,然后大搞科举。唯一不同的是,武则天的“手黑”程度不是正常人能够理解的。

她的原则很简单:不把贵族当贵族,该杀就杀,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杀。所以在武则天一朝有很多道德并不高,无赖出生的酷吏,比如:周兴、来俊臣等等。当然,只是靠杀伐果断是不能够瓦解关陇集团的,关键是可以让他们分裂。

武则天的这一手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却产生了致命的效果,让关陇集团内部产生分裂,再痛打落水狗。武则天死后,天下又迅速再次回归到了李家手中,不过继承者依旧采取武则天一贯的策略,继续压制关陇集团,最终“关中本位”在唐玄宗时期全盘崩溃。

好了,关于“决定隋唐帝国命运的两个女人”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

#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