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幸!千古一后培养出两位优秀帝王,成就文景之治和强汉辉煌

一位优秀的母亲,是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王朝兴衰的决定因素。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打残匈奴、开疆拓土,成就“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宏图大业,一是与其有强悍的信念意志和雄才大略有关,二是得益于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修养生息几十年所打下的强大根基。最终要感谢薄姬这位伟大的女性,其谦恭善良、母德慈仁、清心寡欲、心恤百姓的秉性对文景二帝的影响深远,这才有了文景之治。

01.不幸的婚姻幸运产子

薄姬,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魏国宗室之女魏媪与薄氏私通所生。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秦,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成为魏王姬。魏豹开始时跟随刘邦一起攻打项羽,后听算命之人说薄姬将生下天子,因而背叛刘邦自立。刘邦派曹参等人灭掉魏豹后,将薄姬纳入后宫织布房,一次偶然的机会为刘邦临幸,刘邦一生就临幸薄姬这么一次,虽然薄姬也堪称貌美,但在后宫众多粉黛中并不是最出众的,与戚姬等妃嫔的美色歌舞更无法相比,宠幸后就把她忘了。可恰恰就是这一次,薄姬就怀孕生下了汉文帝刘恒。

02.做小伏低夹缝中求生存

薄姬生下儿子后,并没有母凭子贵,刘邦至死再没有宠幸过她,也只是封其为夫人。刘邦后宫美女无数,其最宠幸戚姬戚夫人,刘邦共有八个儿子,最喜爱的也是与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刘如意聪明果敢、胆识过人,很像刘邦,加之戚夫人美貌出色善歌舞、善魅惑,戚夫人母子非常为刘邦所喜爱。戚夫人也侍宠而娇,处处与刘邦原配夫人吕雉争权夺宠,鼓动刘邦废掉吕雉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刘邦也因刘盈懦弱而确有此意。当皇后吕雉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张良、周勃、樊哙、曹参、陈平等沛县老家起事功勋老臣带动满朝文武劝谏反对废长立幼,刘邦只得作罢。

这期间的后宫斗争异常激烈,凡是争宠争位的均受到吕雉残酷打压。

恒母薄姬属于二进宫廷,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加之受刘邦的冷落不待见,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与人无争的道路。在刘邦分封8个儿子时,薄姬教育刘恒不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西北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恰恰因为这样,吕雉没有把她当成威胁和政敌,反而保全了自己和儿子刘恒。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大开杀戒,将戚姬斩去四肢和舌头做成人彘,毒死其子赵王刘如意。而薄姬的无欲无争,丝毫没有对吕雉的皇权构成威胁,吕雉就恩准薄姬赴代国与其子刘恒团聚了。

03.教子有方,母德慈仁,延祚子孙

薄姬经常教育刘恒不争皇权、不争皇位,不争宠不恃骄,要仁孝平和、守道尚德、清心寡欲,吃亏是福。

有一次,刘邦给8个小皇子分鸡吃,由于刘恒谦让不争抢,到最后只剩下了鸡屁股,刘恒回去后闷闷不乐,薄姬就教育刘恒,鸡屁股也叫“后福”,后福最好吃,后后有福,薄姬带着儿子一起吃鸡屁股,并成为母子一生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吕雉掌权后,提倡刘、吕一家并要逐步把皇权过渡到吕家,刘邦的子孙几乎已经被吕雉残杀殆尽。在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联合刘姓宗亲诛杀了吕氏诸王。此时刘邦的儿子就只剩下了四子代王刘恒和七子淮南王刘长(刘长因系吕后带大得以存活)。出于对外戚势力的恐惧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刘姓宗亲和功臣们在反复掂量之后,决定拥立谨慎谦和、母家没有势力的代王刘恒为皇帝。就这样,皇冠落在了幸运的刘恒头上,是为汉文帝。

薄姬成为太后以后,常常教导文帝以黄老学说治国,倡导无为而治、以德治国、爱民如子、修养生息国策,并率先垂范。为防吕后的外戚专权现象发生,薄姬支持文帝只给舅舅薄昭一人封侯,并不给实权,后来薄昭贪腐杀人,文帝赐死薄昭,薄太后虽伤心欲绝,但深明大义未硬加袒护制止。

刘邦死前曾遗留密召:“安刘者,勃也”。后来周勃确实在削平诸吕、拥立刘恒挽救刘汉王朝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淮南王刘长为谋反扫清障碍,便指使人诬告已经辞官回封地的周勃诋毁文帝意图谋反。薄太后知道后找到文帝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数十万大军,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汉文帝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没有错杀功臣,“安刘者”周勃又为汉室培养了“保刘者”周亚夫。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长子,从小跟随祖母薄太后长大,刘启接受到了其父一样的环境教育,受薄太后影响颇深。刘启儿时与吴王爱子玩棋起争执,失手打死了吴王子,为给吴王一个说法,薄太后陪刘启到吴国服刑一年,服刑期间,薄太后带着刘启养猪、掏粪、放牧、耕地、种田、读书。这段经历对刘启是一种极大的身心洗礼,让其深入了解了民间疾苦,对后期执政继续文帝的修养生息国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才有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才有了可以开疆拓土的本钱,说起来这都应算薄太后的功劳啊!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薄姬亡,百姓闻其辞世,感其恩德,遂在灨水之畔,高丘之上建薄姬祠供奉纪念,人们尊之为神。大元顺帝九年(公元1349年)元惠宗改祠建寺。奠基时,天气炎热,忽有祥云飘至,遮日成荫,彩云朝佛,神奇万分,故定名“云朝寺”。

(薄姬祠.薄姬教子石刻)

后人为感念她,为他修建了“薄姬庙”

和“香积寺塔(薄太后塔)”

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赞其:“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