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中国历来有个规律——大乱之后有大治。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

文景之治是公认的盛世之本,其中措施意义都已耳熟能详,这也理所当然的与秦代的暴行形成了鲜明对比。要论断“文景之治”是不是盛世,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一举扫六合的秦王嬴政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俨然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嬴政,仅在位一年,便改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奠定了其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与基本格局。但后世提起,却讲暴政多于功绩。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其实在汉朝初年,强大得似乎不可战胜的秦王朝在短短一两年内国破族诛,身处时代漩涡中的人们都来不及反应已被惊得目瞪口呆。冷静下来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思考、辩证秦朝速灭的原因。“过秦”成为一种很时髦的社会思潮。而贾谊的《过秦论》更是其中翘楚。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汉景帝画像


与之相对的,则是文景之治的仁政与无为,从《史记》中的记载与历朝历代之评价看来,以德化民、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史记·平淮书》载:“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

但若是抛开史记,通过对其他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对当时人的议论来做详细解读,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即所谓的“文景之治”其实并不富足、也没有仁政宽刑。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西汉初年吕后掌权,开始“反秦之弊”,在以《史记》为代表的一方记载中,废除肉刑一直都是受到称赞的事情,而私修国史的班固却将文帝之非藏在了《汉书·刑法志》中,先是夸赞其“断狱四百、刑罚大省”,但到了废肉刑中却又写道:“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 斩右止者又当死。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戟者笞三百,率多死。”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由此看出,即使没有了直接的“割肉”,但打完也就奄奄一息了,没死也残,与秦时酷吏并未有实质性的差别。

另外,张家山汉简出土的《二年律令》更是改写了千年来的官方解释——西汉初年的律令制度体系完全是对秦代的继承,只是根据汉朝的政略调整,略作修正。那么物产方面是否也是同样言过其实呢?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时任景帝御史大夫的晁错在《论贵粟疏》中不无沉痛地提到,当下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每年辛苦耕种一百亩土地,要应对官府的各种税目和差役,如果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尚能填饱肚子,但如果不幸遭遇灾荒之年,则难免会忍饥挨饿,有甚者还要售卖儿女、田宅来完税或应付徭役。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赠子孙以偿责者矣。见《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贵族、豪强和商贾等势力的“野蛮成长”。凭借着与官府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极为雄厚的财力,这些人疯狂地兼并土地,从而迫使大量的自耕农破产,或沦落为流民,在侵占大量的土地后,一边向佃农征收多达半数的地租,一边又向朝廷缴纳税率极低的地租(三十税一,即3.33%),迅速积累起数量惊人财富。如此循环往复,渐渐地便使得社会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状(见《汉纪·武帝纪四》)。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根据史料记载,汉代的赋税约有二十种名目,除去“田税”和“口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徭役。虽然田税税率极低,但口赋和差役却很沉重,与《史记》记载出入极大,百姓穷于应对,更难以实质性提高生活质量。

汉朝的“文景之治”,能称得上是盛世吗?这要从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汉文帝剧照

即便如此,相较于战乱春秋与楚汉之争的动荡飘摇,文景之治已经称得上是“治世”,也为武帝的登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为大一统之后的第一次太平,已经相当不易,有了段历史,为几次治世与盛世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板轻觞薄赋、宽刑立德的治世之本。由此“文景之治”在当时已经开创了盛世典范,但是横跨汉代历史,文景之治谈不上是盛世。

声明:本文章属『史海浮舟』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