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广西、湖南人最爱的零食,已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槟榔,一种让人产生兴奋感且具备低瘾性的“零食”,而这个令人着迷的“零食”却是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其中之一!为何与口香糖作用相似的槟榔,竟能对人体产生如此大的伤害?一时间,槟榔这种“零食”进入大家视野,也引发“槟榔导致口腔癌”的热议。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永垂不朽”,这是湖南本地人编的顺口溜,槟榔在当地及南方很多地区很受欢迎,嚼槟榔是很普遍的一种零食行为。槟榔也是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也很丰富。中医认为,槟榔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效,常用于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等。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将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等均纳入了一类致癌物,与酒精同等危害。

据调查,2018年底,湖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了该省最新肿瘤登记数据,男性发病率前十中,口腔癌排名第八位,占到发病总比例的3.2%。

研究表明,吸烟、饮酒、食用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吸烟、饮酒、食用槟榔的人群的口腔癌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23倍。在发展中国家,口腔癌的发生80%以上归因于吸烟、食用槟榔和大量饮酒。

槟榔致癌原因

槟榔致癌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化学因素 槟榔里的很多物质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大量文献报道,咀嚼槟榔引起口腔癌缘于槟榔中的槟榔碱(ARC)、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和活性氧(ROS)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物理因素 槟榔果壳本身的粗纤维及坚硬的果核,反复咀嚼的动作对口腔黏膜的反复摩擦、刺激,对口腔黏膜造成的机械刺激。

食用槟榔时,通常将槟榔置于颊部,所以容易导致颊部和舌部的黏膜病变。因此,口腔癌经常是颊黏膜癌、舌癌、牙龈癌、口底癌中一种或者多种并发。

其他因素 包括不合理的生产工艺,有毒有害的辅料或添加物,如烟草(尼古丁)、槟榔叶、蒌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大量的致癌物黄樟素)、花序和熟石灰以及一些特殊的调味剂等成分。

比如烟草中的尼古丁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添加烟草可以增加对槟榔的精神依赖性;尼古丁和槟榔碱具有协同的细胞毒作用,尼古丁可提高细胞毒性反应,同时通过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的质量,使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对槟榔中的其他活性物质的攻击变得更加敏感。烟草本身还包含致癌因子亚硝胺类物质等。

除了导致口腔癌,槟榔还有这些危害

1.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

2.对牙周不好: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周健康。槟榔纤维粗硬,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

3.对颞下颌关节不好: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槟榔渣也刺激胃壁,严重可导致胃黏膜发炎甚至穿孔。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到正规医院咨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家庭医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