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看一遍发现没看懂的电影?看完影评感慨简直是神作啊?

宇智波佐少


印度影片《调音师》,看完电影和看完影评感觉是两回事儿。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部悬疑剧,全剧充满了离奇的黑色幽默。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敢放过每个细节,盯住每一处可能出现的反转。

看电影时第一幕是这样的。

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

看完电影,我想男主终于从黑市里挣脱出来,保住了自己的肝脏。

影评告诉我们,生活是什么?是生活的本身,在社会的缩影下,极具现实主义的讽刺。

关于两颗树,几秒的镜头,我实在没有多想。我只是在思考男主和女人结局到底如何?

影评告诉我们,全程无尿点。这两颗树像极了人的肝脏,分别出现在片尾02:00:02和02:04:49。第一次画面,医生的小车并没有停靠在树下。似乎女人被男主和医生直接送上飞机,给富豪女儿移植了肝脏,也有可能摘了女人的眼角膜,男主复明。

第二次画面,男主刺杀了医生,解救了女人。但是女人将失明的男主推下车子,还决定撞死他。反转,男人被一只兔子救了,女人车祸死了。

同一场景同一画面呈现出的却是两种分隔的玛丽苏桥段。全剧都是男主用他自己想告诉你的口吻在讲述。

忽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领居家喜欢用偷拍赚钱的小男孩

一开始以为他能拍到什么对剧情有价值的线索,后来发现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小男孩的出现就是来丰富一下剧情的。

影评告诉我们,小男孩是贪婪、势力、冷漠的媒体缩影。的确,他的偷窥没有实质的东西,就是符合八卦。欺负盲人,就是对弱势群体的打压。

总之看完影评,我觉得我应该重新再看一遍《调音师》,原来我都没有看懂,神剧啊!


云朵上的老少女


一部好的烧脑电影,剧情让你看一遍似乎懂,又似乎不懂,看完电影还不够,影评也要刷一遍才过瘾,刷完影评还要再看几遍电影,电影中每个镜头,每个表情都有着巨大的信息量!错过一秒,就错过了一个线索。

我对于这些抽丝剥茧找出答案,解开层层迷云的神作电影真是丝毫没有抵抗力,下面我就推荐三部堪称神作的烧脑电影。

① 蝴蝶效应

故事简介:伊万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的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

他想改变,弥补种种过失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他一次一次跨越时空更改历史,回来后却发现眼前的现实世界变得愈加不可救药。一切就像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总在想,如果能改变过去某些糟糕的片段该多好。然而当有机会改变过去,改变过后的结果,我们又是否能够承受得了呢?追逐改变过去的最终,追到的结果又会是如何?

看完这部电影,相信你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② 致命魔术

故事简介: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安吉尔和伯登。他们互相嫉妒猜疑,明争暗斗,势不两立。

伯登的分身术表演,从一个门进去,几秒之内从另一个门出来,非常叫座。而安吉尔不甘落后,研究出了一种异常恐怖的机器,上演了更加叹为观止的升级分身术,让观众目瞪口呆,叫好连连。

然而,就在安吉尔的鼎盛时期,当他在表演分身术时,离奇死亡,而嫌疑犯是他的死对头伯登,伯登被判绞刑。然而,一本安吉尔的日记牵出了背后的惊天大阴谋......

为了魔术,他们都做出了异于常人的牺牲,甚至自我毁灭。叫座的魔术背后,隐藏的巨大秘密是他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让他们对舞台上的成功如此痴迷的不过是观众脸上惊奇的表情和如雷的掌声。当我们一直生活在需要别人给予肯定的怪圈之下,就迷失了当初的自己。

魔术没有魔力,魔术是现实。

你一定要仔细看。

③ 穆赫兰道

故事简介:深夜的穆赫兰道发生一桩车祸,女子丽塔在车祸中失了忆。她跌跌撞撞来到一个公寓里藏身。

一名男子说他常常梦见一个叫云奇的地方,那里有个恶魔盯着他。于是就来到云奇,果真见到墙后有怪物出现,男子当场晕死。

一名杀手杀死了他面前的男人,然而蹩脚的他却惹来了不少一连串的麻烦。

这些看似松散的事件,就像一个迷宫,引向一个让人猜不透的世界……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满足。你以为你看明白的那一瞬间,其实你什么都没懂。

这三部影片全程烧脑,也许有时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一部分人都需要靠影评辅助才能真正明白导演想表达的意思,当你真正明白的时候你会感叹自己又发现了一部神作电影。


特斯拉影视


李安的《色戒》!!!

不吹不黑,今天不谈尺度,只从电影构思的角度探讨问题。

作为一个非历史爱好者,本人女,之前听说过《色戒》的大名,但每每被人提起都只围绕那长达二十多分钟的大尺度“动作分析”,要不就是汤唯被禁啥的。

所以导致我从表面看问题,一直以为《色戒》就是一部关于二战间谍刺杀的尺度比较大的电影,而且私以为零几年的时候太保守,就算因为尺度太过被禁,估计也就是隔靴搔痒,在裤裆边缘徘徊。

当时我还是祖国稚嫩而又纯洁的小花朵[抠鼻][抠鼻][抠鼻],也没资源看,就一直没在意,直到前几天,突然来了兴趣,想着好好看看。

这一看不得了,我的妈呀,真把我吓一跳,

就搁十几年后的现在也没人敢拍这呀,这也过不了呀!

不得不说,当时经济虽然不如现在,但对文化电影都还是很大胆!很敢拍,女演员也愿意去为了电影奉献,顶着压力,毕竟像李安这样的大导演也是千载难逢。

说实话,我是有认真在看的,从头到尾,一秒不拉。

在那个既保守又大胆的年代,山河破碎,一个从没交过男朋友的女大学生,为了击杀汉奸,可以随便和一个男人做,仅仅是为了了解技巧。

王佳芝从稚嫩清纯的大学生,一步一步成为风情万种的麦太太,牌桌上的暗潮涌动,情色暗波,易太太的不动声色,易先生从随便玩玩到渐生情意,最后陷入漩涡。

正如王佳芝这个间谍在行动中无依无靠,刀口徘徊,易先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伪政府的高官,在1945年日本颓势明白的时期,他又何去何从?一样的患得患失。在日式虹口餐馆里,易先生曾说:“做娼妓,我比你熟悉”。

结果后来看了影评以及《色戒》的解析,我才发现,我以为的感悟太浅显,我连易先生早就发现王佳芝是重庆的间谍都不知道?![打脸][打脸][打脸]

电影开始时一群大学生的蹩脚刺杀计划,错漏百出,连易先生的跟班,那个表哥都看出来了,易先生一个资深特务会看不出来?

还有王佳芝和易先生约会时得到特写,数次出现的口红印,那时候上流社会我的太太,在喝水的时候留下口红印,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而王佳芝不止一次的发生,可以看出来王佳芝之前根本不是上流社会的太太。

所以易先生早就知道王佳芝是假冒的,不是麦太太,那么易先生为什么不拆穿王佳芝,反而把一个间谍留在身边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的时期,1942年,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日本颓势已现,易先生作为汪精卫伪政府的一员,如果不做行动,最后无论是苏区上位还是国民党上位,结局只有死。

所以他不得不左右逢源,军火讨好苏区,又暗地和老吴联系,达成协议。既然都是一派,自然不用杀王佳芝了,而且此时易先生已经对王佳芝怀有爱意,顺水推舟,留在自己身边,既是监视让重庆安心,也可以陪着自己。

那么最后的那场刺杀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当时老吴已经撤去刺杀行动,由于邝裕民的鲁莽行动,导致王佳芝错误判断,以为刺杀行动开始,所以最后让易先生快走。

这时候易先生虽然知道老吴没有刺杀行动,但事情瞬息万变,他也不能判断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来你不说我不说,大家相安无事,可到这个地步,只能把他们当间谍处理了,易先生身边那个秘书是日本的亲信,用来监督易先生。

没办法,最后只好连同王佳芝一起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