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星链将跳过5G直接进入6G吗?

网上人生5欢天喜地


星链只能作为5G的补充,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密度决定的数据流量,完全靠星链是不够的。而且全世界低轨道排布1万到4万颗卫星是个很夸张的想法。何况数据是双向的,手机要直接向卫星发送数据,体积就要比现在的大。


山石嶙嶙


不太可能。


三好生活


这段时间关于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传的纷纷扬扬,一度被美粉捧为美国强大的又一里程碑,并借此贬低和打压我国正在推进的5G计划,雾里看花,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一个半桶水,我也来凑热闹扒一扒这其中的蹊跷。

要说6G我们先来聊聊5G,众所周知,5G替代4G,主要基于其三大技术优势:高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基于这三大优势,使得5G可以在个人消费领域和产业互联网领域迸发出丰富的应用场景,诸如无人驾驶、高清直播、远程医疗、智慧消防、无人工厂等等。那么美国的6G既然比咱们的5G好,那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带宽更高,时延更低,连接数更多,或者还有其他独门绝技,那么我们来看看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能实现么?

先来看高带宽,根据香农定理,传输速率越高,需要的信道带宽和信噪比就越高,随之而来的设备功耗也越高,现有的5G基站相比4G基站功耗就抬升了不少,那么按照星链计划,全球1万多个卫星要替换目前全球数百万个基站,覆盖全球几十亿人的上网,平均一个卫星基站要覆盖服务几十万个用户,每个卫星基站的功耗足以让其烧成一个个巨大的锅炉,那么请问如何给这样的卫星提供稳定大功率电源?靠其自身的太阳能电板么?还是马斯克已经提前实现了微型核聚变?

再来看低时延,为了实现诸如无人驾驶这样低时延的应用场景需求,5G在靠近基站侧部署大量边缘云计算,主要考虑到尽可能缩短信号传输距离,从而实现毫秒级的响应需求。那么卫星通信,由于受限于卫星通信的天地折返距离,即便是近地轨道的卫星传输也高达上千公里,相比地面基站的传输时延要大很多,预计最低时延不低于是十毫秒级,那么这样的星链6G又有啥用?只能用来看电视么?这个和之前架个锅看卫星频道有啥区别?

最后看广连接,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目前5G采用了低功耗的NB技术,可以使得一个物联网终端模组电池续航最多5年以上,基于这种低功耗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表、水表和地磁等场景。如果换成卫星基站,先不说一个卫星基站能否支撑百万数量的物联网连接需求,物联网终端模组需要更大功率连接到上千公里外的卫星,不知道终端的电池能支撑多久(根据我们手机GPS经验,只要打开GPS连接,手机电池耗电量明显提升)?难不成像共享电瓶车一样,每天都有人来换电池?那么网络维护成本将及其高昂,这样的万物互联的意义又何在?

除了以上所列的技术限制,还有诸如卫星基站的日常维护如何完成,难不成还得组建一只太空宇航员抢修队?或者更简单点,坏了就扔掉,那届时这么太空垃圾谁来清理?

或许有人说我不该用现有的技术来框死技术狂人马斯克,马斯克是一个敢于实现天才构想的牛人,但让我们扒去其光环看看马斯克这些年那些天才构想的结局:真空管速磁悬浮超级高铁好像现在没人提了吧,移民火星全球招募志愿者计划似乎也没有声音了,除了造电动车相对靠谱些但那也不是他一个人在做,这次的星链计划似乎又让我们闻到了熟悉的味道:对,就是2G时代那个半途而废的铱星计划,就是当年号称通过发射77颗卫星可以在全球任何角落(包括沙漠中)实现打电话的铱星计划,最后卫星还没发完,铱星公司就倒闭了。

当然,以马斯克的智商,不可能不知道星链计划的技术缺陷,既然他敢于大张旗鼓这样造势,一定有其目的,但绝不是用于打造6G网络。推测目的一:虚张声势,隔山打牛。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全球打压华为5G,最根本原因是它搞不了啊,在移动通信领域,4G时代美国就落伍了,到了5G就更是几乎成了看客,眼看中国在5G独领风骚,那心里叫一个急啊,除了通过行政手段阻止华为5G,还有就是极力唱衰它,所以此时抛出一个高大上的星链计划,目的就是演给不明就里的人看:5G落后啦,6G都出来了,你们费那么老大劲,花巨额投资搭建网络到时候还没开始运营就过时了,从而干扰华为的全球5G推进计划。

推测目的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推进其太空计划,但苦于囊中羞涩,更多的是将其太空项目打包给私人公司完成,不排除马斯克星链计划就是美国太空计划的一部分。由于近地轨道属于稀缺资源,向来奉行谁先占谁使用的原则,所以马斯克短时间发送大量廉价近地轨道卫星,有占座嫌疑,与各位大学期间上选修课前扔一堆旧书抢座位一样异曲同工。目的在于干扰他国太空发展,挤占有限太空资源。

以上或许才是美国造势星链计划的真实目的!所以当你有幸在夜幕中看到一串排列整齐的星星当空而过,请不要再惊呼美帝制造核心科技之类,因为那只是演给你看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