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大家遇到过什么尴尬的事情?

凉橙梅鲸


我就比较尴尬了,甚至说感到绝望和崩溃了。

去年10月份,我把当时自己经营的店铺转了出去,决定拿出所有的资金做一个培训班,网络教学这块。

10月份开始找房子,装修,很快装修基本完成的时候,突然下来文件说必须得先取得“办学资格证”才能继续开培训班。于是整个11月,都在跑资格证的事情。

其实还好,整顿培训班,办理资格证的并不是一家两家,而是整个行业都是如此。那一段时间整个行业风声鹤唳,所有的培训班都不敢上课,都在等证。12月初,历经一个多月,跑了21个部门,终于把资格证办下来了。

可这个时候已经放了寒假,前期的宣传也没做到位,所幸朋友介绍了几个熟人的孩子,和一些看到广告找来的家长,也让这个培训班有了一丝生机。一共上了七天课,这个时候基本已经过了小年了,必须得放假了。就给家长说年后初六上课。结果,初三的时候我们这边就全部封村了!整个县城也封闭了,这一封闭就是三四个月!

现在虽然解封了,但学校并没有开学,我所面临的尴尬有两个

一个是不知道学生什么时候开学,因为学生不开学,培训班是不敢开门的。县里有明文规定,谁公开授课就取消资格证。这时候顶风作案的除非是傻子!

第二是授课问题!我们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要以线上为主。也就是AI智能教育,可看目前的情况,学生在家已经被网课折磨疯了,谁还会去培训班学网课?

愁死了,房租已经赔了半年了,找房东说房租的问题,人家一点不让,爱租不租!我感觉要是五月份在不开学,我是必须得出去找工作了……

谁有好的主意?有和我一样遭遇的朋友吗?


三寸烟火


呵呵,身为湖北人,疫情过后,遇到的尴尬事儿可多了,有些事儿不仅尴尬,还很戳心。

因为疫情正值春节,湖北封城封路,我被迫在老家居家隔离,二月二十二日,老家公开办理外出通行证,在第一时间我就拿到通行证,二十三号抵达上海,再在皇程水晶酒店集中隔离了十四天。

所幸,在二月二十三号离开了湖北,从二月二十四号中午十二点起,湖北又全面封锁了对外输出,虽然我抓住了机会,当我第一次走进车间上班时,还是比规定复工的日子整整迟到了二十五天。

之前听见过许多小道消息,说湖北人因疫情不能接时复工的,单位会发放基本工资,在上海集中隔离的十四天,会按正常上班考勤。事实上也有人在老家就领到了二月份的工资。

然而,至今我也没有领到二月份的工资,去公司人事询问,人事部经理的解释是,在区人社局接受关于疫情期间工资发放的培训中,有位朱科厂讲过,所有因疫情没有按时返岗的人员,缺勤多少天,都要用年休假或后面的加班时间抵除,抵除后才发放二月份的基本工资。

且不说加班工时比日常工时工价不一样,像我是湖北人返沪最早的一批,也要抵掉十六个加班,而后面三月二十几号返沪的湖北人,也不知要抵到猴年马月才能抵完。

这事儿也不能怪公司,公司也是按上面的规定执行的,然而,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同在一个区,政策也不一样,我外甥也在附近的公司里上班,他二月份的工资在他没出来之前就发放了。

为此,我也打电话去劳动部门咨洵了,特别还问了集中隔离的那十四天,劳动部分的解释是,应按上班考勤,在我说明情况后,便给我一个劳动仲裁部门的电话。

这下就尴尬了,说实话,在公司工作了十六年,对于公司的文化氛围和劳动环境,我还是非带满意的,如果,为了十几天的工资,与公司对薄公堂,那真的完全没有必要,也是得不偿失的。

湖北人在疫情后的尴尬,不止是工作方面,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我上班后,公司食堂就实行一人一桌,同向而坐,在疫情向好以后,改为两人一桌,同向而坐,那天中午,我在一个同事身旁坐下了,同时说了声“没关系吧”?同事立即信口而答,“没关系的,只要不是湖北人就行”。我迟疑了大概五秒钟吧,说了一声“我就是湖北人。”同事的脸立马就红了,连忙说“没关系的,我邻居也是湖北人,下班后经常在一起聊天。”

这一番尴聊,并没有伤害到我,同事的话只是信口而出,但他内心对湖北人的防范甚至是抵触肯定是真的。类似于这样的尴尬,我也见怪不怪了,善意的玩笑也好,刻意的防范也罢,甚至有恶意的谩骂和诋毁,湖北人都必须承受,因为我是湖北人,来自疫情的最前沿。



独吟黄昏


疫情过后,尴尬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消费时的尴尬

紧随着学生开学,各种饭店小吃,陆续开门营业,但仍不允许聚餐。一次,去吃海底捞,需要排队限名额进入,里面出来一个才能再进去一个。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小夫妻,由于名额问题,结果轮到男的进去,女的却必须继续排队。小两口无奈地笑笑,并调侃说已经第二次了,会不会有第三次,于是只好让排在后面的我先进了,而我的感觉也不是很好,总觉得占了人家便宜。

进到里面,环境不错,几个顾客远远地隔着,寂静无声。我忽然瞅见,在远远的一个角落里,一个青年人仍带着口罩,感觉很纳闷,于是就留心观察他。呵呵,你猜人家是怎么吃东西的?一只手向上掀一下口罩,露出嘴巴,张开来,把东西吃到嘴里,再迅速把口罩拉下,然后在口罩里鼓捣着把食物咽下,然后再把口罩掀开来,再吃一口,再拉下,如此反复,估计,一顿饭的功夫,光掀拉口罩就够累的。也不知道这一掀一拉之间,那口罩的意义还有何在?

口罩百态

咱们农村人戴口罩真的是花样百出啊!

你瞧!大街上,熟人路上见了,停下聊天,好像觉得不露出嘴巴就不礼貌似的,于是乎,用手向下一抹,口罩便像一股绳一样勒在了下巴上。骑车的,把鼻子留在外面,只用口罩遮住了嘴巴;步行的拿下一侧的绳带,让口罩悬挂在另一只耳朵上;有的,口罩仅遮住了下巴,像兜着下巴一样;还有的,口罩斜趴在脸上像罩着一块大伤疤似的……形式繁多,形象各异,真不明白,这是在演示口罩的滑稽戴法吗?

(这里需强调一下:不是指所有人,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还是戴得很正确,严严整整的,中规中矩的。)

迟到事件

一天送孩子上学,时间卡得比较紧,赶到学校门口,正庆幸来得正好,一低头发现孩子脸上光光的——口罩忘记带了!顿时颓丧得要命,只好拖着孩子回家,一来一去,到底还是迟到了。校门都关了,挨保安训了一顿才让进。唉,也算是一次教训吧!

受疫情影响,每天发生的尴尬的、滑稽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枚举了。其实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应当都会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