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途中,刘邦多次将一双儿女踢下车,车夫次次舍命相救,是真的吗?为什么?

周兴健


之前我迷恋上了一本小说,名叫《哑舍》,它是讲古董的故事的,里面就有一篇的主人公是说刘盈的,他和她姐姐在一次被父亲刘邦带着一起逃命,可是因为坐着几个人马车走的不是很快,刘邦害怕敌人追了上来,就把他和姐姐丢下了马车,被丢下马车的他恍惚听见刘邦和车父起了挣执,他父亲是这样说的“孩子没有了我可以在生,要是被敌兵追上来什什么都没有了”,那时刘盈己经做好要死的准备了,可是车夫违背刘邦的命令,救回他们。那车夫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违背刘邦的命令救了刘盈俩姐弟呢!



1.那个车夫名叫夏候婴,他和刘邦是很好的朋.友也难怪为什么他违背刘邦的指令救刘盈姐弟俩的时候没有被刘邦杀,同时他也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夏候婴本人也是一个很讲义气并忠心的人,刘邦对其也是很信任,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重点是他的车技非常好,每次打不过的时候,他用他那优秀的驾车技术带着刘邦跑,打不过就跑呗,有什么比命重要吗。

2.在一次逃跑的路上时,夏候婴遇上了刘邦的两个儿女,就叫他们上车,带着他们一起跑,可是马车跑得慢了,刘邦眼看敌军要追上来,急得要死,看着刘盈姐弟俩就把他们丢下了马车,可是夏候婴总会停车又把他们抱上马车,那为什么夏候婴会几次的救刘盈他们。

首先夏候婴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他看着这两个孩子长大的,所以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两个孩子去送死,更何况这是他兄弟的孩子,如果吕雉知道是刘邦送他们的孩子去死,不难保吕雉会做出什么有害刘邦的事,到时候只会乱上添乱,而夏候婴了解刘邦,现在他只是为了逃命怕项羽追上来,太着急失去了理智,等刘邦冷静下来会后悔的,也会怪上自己为什么不阻止他。毕竟是刘邦的的长子长女,还是嫡出的,古代人对嫡庶还是挺看重的,重点是他和吕雉是患难夫妻不可能没有一点感情,如果刘盈姐弟真的死了他要怎么解释,吕雉知道后可能他离死也不远了,而夏候婴救刘盈姐弟也是有把握可以躲过项羽的追兵的。



都说好人有好报,夏候婴救了刘盈姐弟俩,吕雉掌权的时候,跟刘邦打天下的人大多都死了,吕雉记得是夏候婴救了她孩子所以不会对他动手,刘盈登上皇位后对夏候婴很是尊敬,之后夏候婴的一生都很安稳,他活到了汉文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得以善终的功臣之一。


奈斯萘君


“车夫舍命救刘邦的一双儿女”的事发生在楚汉战争时期,这个车夫名叫夏侯婴。

话说秦末汉初,刘邦和项羽推翻秦朝后,二人为了争天下大打出手,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项羽自称“楚霸王”,刘邦当时被封为“汉王”)

最初刘邦实力不如项羽,总是被项羽追着打,刘邦成了“长腿将军”,他跑起来比谁都快。

彭城一战,刘邦又打了败仗,他不顾一切把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抱起来骑上马,打马如飞往南逃,项羽手下发现在后面紧紧追赶。



就在累得战马快跑不动的时候,刘邦在半路碰到了驾着马车的夏侯婴。夏侯婴和刘邦是同乡,又是好朋友,夏侯婴从前是秦朝负责养马驾车的官员(太仆)。是个专业“老司机”。

夏侯婴一看刘邦的马累得直吐白沫,赶紧说:“季哥,(刘邦字季)快上我的车”。刘邦心中谢天谢地,幸亏遇到了夏侯婴。爷仨下马上了夏侯婴的战车。

老夏一甩长鞭,口中吆喝一声“驾、驾”,三匹拉着战车的马四蹄撩开,如飞一般继续向南逃。

刚开始马车跑得不慢,但是时间一长就显出了吃力,必定车上坐着两个成年人和两个小孩。眼看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此时刘邦急了,用脚就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踹了下去。



当时夏侯婴正在赶车,一回头发现孩子掉了,以为是颠簸所造成的,于是跳下去把孩子抱上了马车。

没等片刻,两个孩子又掉下了车,夏侯婴又抱上了车,如此反复多次,夏侯婴恍然大悟,方才知道刘邦要扔掉孩子。当时刘邦也不要脸了,威胁夏侯婴道:“再往上抱孩子就杀了你!”没办法夏侯婴也不坐车了,他在后面抱着一个背着一个孩子跟着车子跑。

(问题来了)刘邦自己都不要儿女了,夏侯婴为何要舍命相救呢?

刘邦这样做是聪明之举,刘邦其实是想让夏侯婴下车,但是自己又说不出口,必定夏侯婴是车把式。亲们想想看,两个小孩加起来的重量也没有夏侯婴体重的一半,刘邦推下孩子,夏侯婴必定下车去抱起来,这意思就是让夏侯婴下车。

有人会问,刘邦怎么算到夏侯婴一定会下车抱回孩子呢?大家想一想,如果刘邦和夏侯婴两人逃了出来,一双儿女却被敌人抓去了,你说孩子他娘吕雉会饶过夏侯婴吗?



夏侯婴也料到了这一切,孩子活着自己才能活着,孩子死了他也活不成,刘邦可以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但是“专业司机”夏侯婴推脱不了责任。这好比开车的丢了货物照价赔偿一样的道理。

夏侯婴权衡再三,救下孩子兴许还能活下来。还真被夏侯婴预料到了,他最终把两个孩子救了下来。

原来老天爷助了刘邦一臂之力,突然狂风大作,只刮得敌人睁不开眼,夏侯婴乘机赶着马车逃之夭夭了。

有些事就在坚持一下,夏侯婴的坚持换来了他后半生仕途的一帆风顺,刘盈称帝后对他感恩戴德,最后封其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阜阳市。


秉烛读春秋


刘邦在逃命的时候,把儿子女儿踹得有多狠,以后就有多后悔。藤公夏侯婴有多了解刘邦,救刘盈和鲁元公主就有多拼命!

彭城之战,刘邦五十六万联军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带军逃到睢水,全军死伤惨重,被项羽军队里外围了三层。

可能老天爷也觉得刘邦是天命所归之人,在即将被项羽全歼的时候,突然之间,大风来袭,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项羽军被大风刮散,刘邦仅率十余骑逃脱,父亲、妻子都被项羽俘虏。



为刘邦驾车逃走的,正是身为太仆的夏侯婴,在逃跑的半路上,看到了刘邦和吕后的一双儿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夏侯婴就把他们放上车,一起逃走。

但是这个时候,马已经跑了快累趴下了,后面的追兵又追得紧,刘邦都快急疯了,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踹下车,想把他们扔了,自己逃走了事。

但是有实在人不答应,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两个孩子抱上车,而且还慢慢赶车,等两个孩子抱紧了,才快速驾车逃走。



把刘邦气得有十几次都想拔剑把夏侯婴杀了,可能是怕把夏侯婴杀了,没人给赶车了,忍住没动手,最终有惊无险,刘邦等人逃出险境,刘盈和鲁元公主被安然送到刘邦的家乡丰邑。

那么作为马车夫的夏侯婴,为什么一定要救刘盈姐弟呢?

刘邦着急失去理智,夏侯婴担心刘邦秋后算账,必须要保全刘盈姐弟

夏侯婴作为沛县十里八乡有名的车把式,跟刘邦实在太熟悉了,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他们就老一起喝酒打屁,关系极为亲密。



曾经有一次,刘邦开玩笑把夏侯婴给打伤了,被人给告发了,夏侯婴给刘邦作证自己没有被打伤。

后来证词被推翻,夏侯婴因此做了一年的牢,还受了数百鞭笞刑罚,使得刘邦免于处罚。

夏侯婴就是这样一个,为刘邦两肋插刀的人,对刘邦忠心耿耿。但是因此他也是太了解刘邦了,这就是个事后一推三六五的混蛋。



夏侯婴不是一次两次为刘邦背锅了,逃跑的时候,情况危急顾不上其他的。逃脱以后,万一刘盈和鲁元公主出了啥意外,这个锅刘邦肯定不会背,到头来又落到夏侯婴头上了。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索性倒不如忠心到底,对作为主上的刘邦忠心,对主上的儿女也得忠心。作为臣下誓死保护主公一家,即使身死,也落下了好名声。

反过来说,逃出去了,刘邦不得念着夏侯婴的好。万一被追上了,我夏侯婴拼死抵挡一波,给刘邦争取点逃跑时间,你不得好好善待我的家人呀。



刘盈是吕后的依靠,保住刘盈,就是结下了两代善缘

刘盈年幼的时候,刘邦当泗水亭亭长,吕雉带着刘盈和姐姐在田间劳作。

一天一个老人家路过,口渴了,向吕雉求一口水喝,吕雉给老人家倒了碗水。

老人家对吕雉说:“夫人,天下贵人啊。”吕雉把两个孩子叫过来让老人家相面,看到刘盈后,老人对吕雉说:“夫人尊贵,皆因此男。”



汉朝建立后,吕后能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甚至后来干涉朝政。一是因为与刘邦同甘共苦,建立大汉王朝。第二就是因为他是刘邦嫡长子刘盈的母亲。

可以说刘盈就是吕后的依靠,刘盈更是刘邦的继承人,夏侯婴必须要保住刘盈,这相当于是保住了自己的未来身家性命。

吕雉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跟刘邦一起厮混的老兄弟们都清楚,这是个坚韧有毅力,而且手段狠辣的女人,宁可得罪刘邦,也不能得罪吕后啊!



夏侯婴清楚地知道,救起刘盈姐弟,刘邦也就是骂骂咧咧的,最多就是给他一剑,大不了杀了。要是不救这姐弟俩,吕后回来了,哪能有自己好果子吃啊,全家估计都保不住了。

对夏侯婴来说,救起这俩孩子,成功了一本万利,刘邦事后肯定也得感激他,吕后和刘盈就更不用说了。要是不成功,被追上了,那就拼死一战,留下了忠义的名声,这波不亏!

国有储君,才能长久

彭城之战发生在汉二年,不久之后刘盈就被立为王太子,坐镇关中栎阳。这应该是刘邦的汉集团,为了预防未来刘邦出现意外,所采取的预备方案。



在这个时候,刘邦只有两个儿子,庶出的长子刘肥和吕后所生的刘盈,当然这时候刘邦可能已经纳了戚夫人,第三个儿子刘如意很快就出生了。但是没有任何悬念,各方面都认为刘盈是最合法的继承者。

从感情上来讲,对于沛县出来的老兄弟,他们在没有起兵前,就跟刘盈相处,老去吕雉那里蹭吃蹭喝,跟刘盈更加有感情。

从法理上来说,古代是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刘盈作为年长的嫡子,更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所以夏侯婴必须要救刘盈,不管从沛县一起相处的情义,还是为了汉王势力的未来,他都必须要救刘盈。

对于已经立足关中,拥有稳定发展前景的汉王集团,他们更加需要准备一个第二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