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掀起了直播热,到底能走多远?

面膜昔哥


Oh my god ,李佳琦直播又双叒叕翻车了......

最近,李佳琦被指虚假宣传,原因是在今年9月的一场直播中,他错把“阳澄状元蟹”介绍成了“阳澄湖大闸蟹”,被消费者质疑在玩文字游戏。

事件曝光后,李佳琦工作室迅速在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他本人也表示今后会引以为戒,不辜负消费者信任。

虽然在今年双11的直播战中,李佳琦的成绩依旧傲人,以1.4亿的热度位居淘宝直播的第二位。但是这段时间有些“水逆”的口红一哥,却频频在直播中出现失误。前有不粘锅煎鸡蛋粘了锅,后有和百雀羚的唇枪舌战。

如此这般,这不禁让人思考,网红主播为品牌直播带货的这种营销形式,到底还能走多远?

其实,“李佳琦们”的崛起,无非是品牌商家“新瓶装旧酒”的一种营销方式,这跟之前电视购物的模式类似,只不过网络主播带货的形式,看起来似乎让供需双方的链接路径缩得更短了一些。

今年双11大战,淘宝直播间里就有将近10万名主播彻夜不眠的轮番工作,通过直播完成了近千亿元的销售额。其中像薇娅、李佳琦这种头部主播,更是单枪匹马就能扛起几十亿的业绩。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主播带货的销售模式为啥就这么好使呢?

看过头部主播直播的人,一定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在我这里可以拿到全网最低价”,这是多么充满诱惑力的金句啊!

那些在买买买这件事上,把“算术比价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小姐姐们,难道真的会因为李佳琦的一句“ oh my god ,相信我这是属于你的颜色”就买它了吗?别天真了,人家还不是因为在你这拿到了最便宜的优惠卷。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李佳琦因为兰蔻给自己的价格比薇娅那边贵了20块,而当场呼吁粉丝退货,并且在直播间宣布“永远封杀兰蔻”。

毕竟,在主播的世界里,“全网最低价”就是自己权威身份的象征。

除此之外,网络直播比电视购物模式更进阶的地方是,主播可以即时与用户沟通回应,解决他们的疑问,带动购买气氛,打通情绪共鸣。

高段位的KOL直播卖货的时候,一定都会给大家营造出一种老友贴心推荐的“聊天”氛围。例如,“佳琦自己都用到空瓶哦”、“让你老公送你”这种亲昵的话术,可以迅速拉近和粉丝的距离。

接下来,“我的天呐,一秒卖了8000套”、“3分钟销售额突破600万”这种充满煽动性的话语,让围观群众置身于“不买就是吃亏”的焦虑感当中,再加上直播间超强折扣优惠劵的加持,原本就是已经被“精准定位”了的受众们,当然就非常容易被“羊群效应”所影响,买它!

虽然,现在直播这艘大船上坐着的商家+电商平台+MCN机构+KOL主播,看似正在同舟共济,呈现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

但是,随着头部主播流量的增加,他们对于用户的影响力或许会超出品牌商的掌控。手上的“砝码”拿得多了,主播与品牌之间的力量天平,就会逐渐发生倾斜。这个时候,有可能就会造成消费者“认人不认货”的尴尬局面。

像李佳琦这种头部主播,虽然一直强调自己是“网红”不是“明星”,但是,高频的曝光量已经让他拥有了大批的死忠粉,“粉丝经济”的效果早已开始显现。

未来是否会出现几方相互蚕食翻船的状况,我们从“封杀兰蔻”的事件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另外,网红直播带货对于品牌方来说,其实还有一定的舆论风险。

以今年双11李佳琦和百雀羚之间的战争为例,原本品牌方临时取消广告合作,并不算特别大的事。但是,以传统广告投放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甲方金主,这一次却低估了主播的影响力。

当李佳琦在直播中公开吐槽被“放鸽子”的时候,百雀羚也被大批粉丝贴上了“不守信用”的标签。再加上事件发生后,品牌方没有及时进行危机公关,从而导致舆论一边倒的局面,一时间把百雀羚推上了风口浪尖。

品牌方想要让直播带货的形式走得更远更稳健,深耕“专业”和“细分”领域或许是个可行的思路。

把产品交给专业素养更高的主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形成良性健康的运营模式。

同时,根据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用户属性以及不同的产品进行精准细分,以展现不同品牌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不要单纯为盈利而降维营销。

所以呀,直播卖货一时爽,但是一直直播能否一直爽,就得看品牌自己的选择了。


职场Tav


五年左右



裕笑文化艺术


不好说,反正有颜值、有内容的直播,还是十分吸引人的,带所谓的直播带货?那要看你的产品如何,还有你的运营技巧了。

反正,英武是不会走这条路的,一来长的比较含蓄,二来自己直播感觉没有优势。所以,这段时间就是各种尝试,在进行纪录片的素材积累。

加油吧,有些人适合,有些东西我们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