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在负值的时候为什么不继续买入?

BJL老蓝


因为这是一次针对多头持仓有预谋的行动,买得多亏得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有严谨的逻辑推理。

请看。

我们知道,原油五月期货合约在4月20号是必须要实物交割的,这是游戏规则,也是第一个关键信息。

可是实物交割时,绕不开库欣的油库。

根据WTI轻质低硫原油交割文件规定:交割必须按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管道或储油设备的FOB价格进行。

因此,库欣的管道和存储设备成了问题的关键。可是截至事件发生时,交易商称库欣两周内的存储设施和管道都已经提前被订完了。

这句话透露了第二个关键信息-提前被订完。好巧啊。

再加上芝加哥交易所一周前修改了交易规则,

允许合约价为负数第三个关键信息出来了。这又是巧合?

说到这,当所有的关键信息被梳理出来后,不用我说结论,脉络已经出来,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答案了: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针对的是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头持仓商。

因为,只要策划者短期内控制了库欣的管道和储油设备,大幅度提高其FOB价格,就可以让5月交割的原油运送到炼油厂或存储的成本超过原油本身的价值。那么原油5月合约的交割价格就只能由他们说了算。

所以,当关键资源被策划者掌握,又只能按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玩时,等待中国银行在内多头们的,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


股牛牛


你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了,我不是很精通这块,但我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理解。-37 平仓其实就相当于在-37元时把所有的原油单出售了。不仅没有买,还全卖了。如果再买亏的更大,不过这也可惜那315亿了,给美帝了!



不过这个操作是没有问题的,已经到了这个点,也只能这样操作。这已经是交割日的前一天,继续持有也不是不可以,但继续持有你只有两个选择:

1.把所有的原油单再卖出去,这个有多难?都这个点谁买你的单呀?是吧?那不成接盘侠了

2.卖不出去的话,就得在第二天交割日,把所有的石油领回来。兄弟一把石油领回来,你亏得更惨,信不信?那运输成本,简直不能想象。

这两个选择都是没办法做的,而且也不是中行,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的。中行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多自主性,只是按照签订的合同在办事。



今天关于原油宝的新闻也看了一天了,看到大家一直在讨论,千万不要觉得中行是傻子,其实是你没有完全了解当天的交易。即便是让最聪明的人站在那个点,也不会比中行好多少。这一产品并不是在那一天犯了错,这个错误很久以前就发生了,只不过当天才知道后果。

1实际上在石油跌到0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买了,要有人卖出,就必须有人买进,没人买进的话也就脱不了手。

所以到了负37美元时,已经就是一步死棋了。这个时候再怎么漂亮操作也没有办法,但问题不是这个点,问题是之前人家公布系统可能会处理负金额交易时,中行啥也没干。而且事后的风控也很垃圾,产品设计也有问题。这才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

我觉得中行完全有机会、有时间、有义务通知,通过各种手段弥补回来,减少自己、客户的损失。而不是像我看到的傻子一样的什么事情也不做,最后炸了才和客户撕逼。这丢的脸说不定都不止这些损失了。现在很多人,都把中行叫做银行界的二哈,我真觉得很有道理。



总之,中行这波操作真的非常骚,绝对符合二哈的标准。我是服气的~大家怎么看呢?


良之才


很多人都因为中行的原油宝产品设计而购并中行,但实际上如果原油宝的产品设计有缺陷的话,根本就不会通过银监会的审核,所以中行纸存在主观上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对用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诱惑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参与了高风险投资,但是在原油宝的产品设计上,协议中并没有明显的缺陷。

在4月20日这一次的原油价格暴跌之后,原油价格曾经一度跌落负40美元,最后结算价是-37美元,虽然很多投资者在这一次事件中反过来亏损,欠了银行很多钱,但是其中一些投资者还是挣了钱的,那就是做空的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有一位朋友错误操作,在10点冻结之前下了20桶原油的空单,结果一觉醒来反而挣到钱了。也有传言说有人下了5万块钱空单,最后挣了几十万的。

当然这样的人对比亏损的人数来说显然是少数,因为更多的投资者既不明白原油宝的价格计算机理,也不明白期货的高风险,一般的散户都是倾向于做多而非做空的,很多人都叫着要抄底原油,但是原油跌了多少跌到多少才算底,自己却没有概念。

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有亏就有赚,在一个约定好的规则之下正常的进行游戏,中行的原油宝协议上明确写明了各种规则。只不过一般投资者并没有得到中行的充分提示,也没有仔细阅读这样的协议,最终才在极端恶劣的市场波动中遭遇了惨痛的教训。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次的事件无论是否参与都是一个教训,一定不要投资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产品,如果要投资某一种产品,一定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调研和了解,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才可以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