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疫情,中国可否扩大内需挺两三年,达到经济不萎缩的目的?

梦蝶化蝶


加强国家进口才重要,把美元花好;国内直接给市民发购物券,项时消费;给企业减税免税,给私企定向低息贷款;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大力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向投入;关爱弱势群体,发展夕阳服务业。等!


快乐老家2625


扩大内需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疫情期间,很多朋友一厢情愿的认为我国将控制住之后,将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我国很快就不出意外地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可是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却没有如期而至,为什么呢?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钱的问题啊!人们口袋里有钱,才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才敢消费,这两点恰恰是经历了这一波疫情之后中国人民所欠缺的。

疫情的爆发,对于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相当严重暂时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长时间的停工使得全世界的经济活动几乎陷入了停滞,从而导致了全世界工业品需求大幅降低,对于我国的出口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而出口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着出口来拉动,世界工厂可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今年的情况实在太过特殊,除了和疫情相关的医疗设备等在这次疫情中迎来了大爆发,其他的行业几乎都不约而同的遇到了寒冬。

格力电器的掌门人董明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二月有任何的销售,三月基本也没有,光光一个格力集团,一季度就损失了300亿人民币。

像格力这样的电子航母,自然能够扛得过这次新冠疫情带来的惊涛骇浪,但是我们国家有几个格力?我们国家更多的是小微企业,靠一两个产品行销海外,赚到第一桶金。

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面对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12级经济大海啸,很难独善其身。很多昨天的小老板,今天都成了求职者。所以今年的出口不托经济的后腿就已经可以偷笑了。

那么通过扩大内需,可不可以提振我国的经济呢?我国14亿人口是一个超级的独立市场,让我们内部能够循环起来,完全可以无惧国际金融市场的惊涛骇浪。

可是要想扩大内需,就必须老百姓有钱花,老百姓要敢于花钱。说句实话,哪个人不喜欢实现财务自由?可以任性买买买,吃东西想吃啥吃啥,但是归根到底要口袋里有钱。

对于疫情之后的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很难,面对低迷的出口形势,将会有大批的相关从业人员成为失业待岗人员,收入的大量减少,只会更加量入为出,怎么可能任性花钱呢?

普遍的经济不景气,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如此情形,谁还有信心提扩大内需呢?

其实就算没有这次疫情的影响,我国的内需市场一直不算太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房子占据我国国民资产的比重太高,过高的房价,尤其是北上广深这四大超一流城市,房价已经和太阳肩并肩。

在这些城市买房子,是许多婚龄青年的刚需,买房子不再是年轻人的事情,而是几个家庭为之奋斗终身的大事。

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攒了一辈子的钱只能付一个首付,而年轻人们则背上了十几年到几十年的贷款,成为了一名房奴,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们还有多少消费欲望?

糟糕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国内几大主要城市的高房价,束缚住了人们消费的手脚,带着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拉动内需,太难了。


历史评说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要回答清楚很不容易。

据国家统计局早前提供的信息,我国2019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消费占经济增长的57.8%,投资占经济增长的31.2%,出口占经济增长的11%。消费延续多年增长势头,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按照一般规律,这个势头仍将延续下去,直至达到一种健康稳定的平衡,才能形成新的常态。

不幸的是,2020年伊始,人类遭遇百年罕见疫情,这无疑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很大冲击,中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现在看,疫情的影响是全面的,可能还是持续的,甚至会引发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要准确评估经济走势,难度可想而知。

但诚如高层多次强调的,虽然遭遇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的潜力和韧性也没有变,只要措施得当,政策对路,维持较长时期一定水平的增长是可能的。由此看出,坚持这个判断最有力的支撑点当然是内需。

相较于国际市场,国家对国内市场的把控能力更强,调控手段更多,耙向施策更准,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最大的拦路虎是,居民的消费热情和购买能力。

消费热情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能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刺激调动居民更具改善性、更具个性化的消费欲望。所以必须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改革来点燃市场火种,深挖市场潜力。

购买能力问题,主要是居民的钱袋子问题。市场上心仪的产品琳琅满目,但居民囊中羞涩,拉动内需只能是奢谈。必须坚持推动改革与提高收入两个轮子一齐转,才能转动经济增长整驾马车。

从长远看,拉动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需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可靠和最根本的动力。

一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忘初心,政策对头,措施给力,上下同欲,就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熖山,趟不过去的湘水河。

不知这个回答,能不能令人满意?欢迎批评指正[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