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省事的作业批改本该是这样的

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批阅作业主要就是看学生的对错。事实上,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单只这个做法,完全扼杀了作业批阅的目的,显得太单调与粗放了。

批阅作业,进行勾或叉的判识只是作业批改的一个极其局限的目的,甚至说只判其对错是对作业批阅的误读乃至亵渎。

因为,除了进行对错判别,还有以下几个未曾被你提炼和重视的作业批改目的。

(一)批改作业时,培养孩子的利他精神。

课堂之后,一般而言都会有相应的作业,于是,几十本作业哗啦啦交到老师的办公桌上,每一本作业的字迹有所不同,有的认真,有的马虎,有的行款整齐,疏密有致,可是有的密如蚁群,没有间隔,让老师看起来十分吃力,见之立马双眉紧蹙,怨气横生,表面看这是一个书法问题,美术问题,笼统地说叫做是否认真的问题。其实,从道德上来讲,这反应了一个是否有利他精神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业者在作业时,是否想想批阅者的感受:别人看起来舒服?苦恼?轻爽?沉闷?还有就是,老师是不是批注方便?打勾打叉的位置是否有留白?是否便于老师作简要的订正?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是否利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教育孩子们考虑老师的心理感受,要有一个换位思维,尤其让那些书写潦草的孩子看看那些眉清目秀的作业,又让他看看马虎了事的作业,进行对比,让他来选一选,平心而论,他愿意看哪本作业?如果尊重老师,热爱老师,你就得认真作业,让老师看起来心情愉悦!要方便他人修改。

(二)批改作业时,培养孩子的形象品牌意识。

这个形象意识指的是,作业代表个人形象,所以,随时要严谨认真地写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尊的表现。教学中,要让学生建立一种作业就是自己品牌的意识,尽可能写好,写得干净整洁。人们不是常说“字如其人”吗?这个字就从一定角度代表了某个人的人品形象,虽不是必然的,但人们往往会把字留为对某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书写和卷面都乱七八糟溃不成军,在做人处事上,估计不太靠谱的。如果孩子们每次作业时都把作业当作自己的尊严,那么将来它的书写也一定会让人一亮,进而,在做事情上也是一板一眼做得井井有条。

(三)批改作业时,培养孩子的认真精神。

在作业中,处处反应着孩子的认真情况,从字迹,行款,行列间距,内容分类,布局等等都可以显明地看出孩子是否是一个有心人,有心,即认真。认真了,就能给别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一本马虎的作业,处处显示为字迹潦草,行列错乱,分类粗糙,鬼神难辨,一眼可鉴,作业时心不在焉,慌忙火气,应付了事。所以,我们在批改作业时需要思考孩子们的认真精神的培养。比如静心,比如要做作业,一定要放弃或推移其他事务,让孩子主动避开干扰,拒绝打搅,为自己的认真创造条件。教师要常常启示孩子们,做作业一定要精益求精,至少自己看着很舒服,自己都感觉不爽的作业就不得上交。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马虎作业产生内疚,老师可以让他来改一改那一本本满纸狼藉的作业,让他感受一下,不认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后果。只有这些实际的措施,才能培养孩子的认真精神,让这种精神渐渐成长起来。

(四)批改作业,培养孩子的生活办事能力。

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往往想得比较狭隘,常常只看孩子做题的对与错,至于其它的作业的功能老师可能想得不多。实际上,我们在批改作业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孩子作业时的顺序安排,主次安排,学习工具准备,作业中的信心显示,答题的措辞,头尾照顾,而这些无不与我们生活能力挂钩。在教育教学之中,我就会让他们联系生活进行办事能力培养,我会将孩子的答题情况,卷面分析来指导孩子的做事,因为我很难看清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行事态度和行事能力,但通过作业却能一斑窥豹。我们也能通过批阅作业这一互动纽带,给予孩子谆谆告诫。

我们批略语文作业到底应当批阅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选项,答案可以是单选亦可多选。提醒你注意,对各个孩子的作业面面俱到地批改,至少对于大班额来讲,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没有什么重点,批阅的收获自然很浅薄。

我批阅作业,“因才而批”,根据学生个人实际,参照如下选项,选其一项,或几项为重点:

(一)批阅学习态度。

我们通过孩子的字迹,可以分析到孩子的专注程度,孩子心目中的作业标准,孩子试图达到的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的作业内心是否沉静,受到了多大的外部干扰,以此为依据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他指正一下静心之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的作业行款,头面的全局布置,可以看出孩子做事的全局意识, “大局观”就在这一次次的作业中得到培养。最后,我们通过孩子的作业正确率,观察到孩子上课的专心程度,掌握层度,同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反省到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输出的可接受度。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的作业去批阅孩子的对人态度——到少是对老师的遵从度,我们可以批阅出孩子对自己作品输出的认识,让他明白,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就是个人形象。表现为字迹,行款,卷面,对老师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态度)

(二)批阅百分之二十的“中坚”部分。

这是管理学中的二八法则。根据二八法则,老师只须精细改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即可。这百分之二十,是所有练习题中的代表性题目,它涵盖了最大量的知识点,最重要的知识点,一点会,其他知识孩子们自然都能化解。其它的跑龙套的作业完全可以交由孩子自改,互改,或交由优秀学生改,这样可以节约老师大量的时间,老师可以“中坚”作业上多花时间,做到精细化。事实上,我每次要改的百分之二十都是属于我心中的工作秘密,不能让孩子们事先知道,如果知道了,他们中不少孩子都会“投我所好”,结果,淡化了作业中很多基础性的东西。

(三)批阅经典的题目。

所谓经典题目,指的是最本单元的代表性题目,该题目融合了本课或本单元的主题。比如,本单元是移步换景的文章系列,那么我就会选取典型的移步换景的短文阅读题目进行批改。再比如,本次作业的中心议题是学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那么,我就主要批阅这道题目,凡此题涉及到的一切问题都不会放过。比如前述所言的,书法,标点,行款,当然名式互换技巧就是我本次批阅的任务。与本题并行的一般而言,还有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可交由组长批改,或老师统一讲解,学生自己判别和修改。我同时会提醒孩子,注意不要漏掉自己的错误,比如,尽可能在原字原词上改,书写没贴入行列底线的要擦掉后重新书写,卷面尽量保持整洁,不整洁要被惩罚云云。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小老师的过程,对孩子本身就有能力训练的意义。

(四)批阅关键环节。

比如,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有一个重点是认识和学习过渡句。那么,本次作文批阅时,我会提醒孩子注意写作中的内容的承前启后之过渡。我批改作文就批阅孩子的过渡句,过渡词,过渡时的逻辑是否通讲,还有就是是否缺少过渡。至于作文中的其他内容,老师则不一定改,我可以交由优秀的孩子改,或让孩子课堂互改。准确地说,面对大班额的孩子,老师的作业批改,实行全批全改是不太现实的,那是低效工作的表现。我们改作业时一定有所选择,比如,只批关键环节,就是一个选择。

(五)批阅书写能力。

所谓书写能力,包括书写的书法味儿的发现,书写速度,书写速度与字迹认真程度的关系,落笔是否稳重等。具体批阅过程序即对于孩子的卷面的污涂原因分析,当然分析到的原因老师有必要作出简明批注指点,或者当面说明,我常常是把孩子叫到跟前和他一起分析。他的污涂原因,和修正方法都有必要说清楚。有很多孩子的字迹潦草都是因为老师追得急,孩子赶得紧,一次又一次,不追他,他也会慌忙火气地赶作业,结果卷面渣渣草草成为了坏习惯。所以,孩子的书写能力应当包括落笔稳重,而要让孩子稳重,至少不要对孩子追得太紧,要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保障质量和质量先行的意识。

(六)批阅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我们在批改作业时,能很明显地通过作品,反映其独立思考的程度。有的依样画葫芦,纯模仿,但有的孩子能够在模仿中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现出来,这说明,他充分地领悟了所学的语文内容,并开始了独立思考,他已然能够举一反三,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和生活环境实际,进行再创造。在语文学科里,我们可以通过组词,造句,小练笔,习作,还有语言在工艺美术中的运用中,都能很好地体现。所以,我在给学生批阅作业时,有时作为一个专项,对孩子学习之后的独立思考状况进行批阅。

(七)批阅卷面,提升孩子的整体意识,全局思维。

有时候,我对学生的作业实行卷面专项检查,尤其是机械抄写类作业。比如,誊抄词句,手抄报,阅读记录卡。我主要是翻一翻,专门针对孩子的头面实行浏览式批改。一般不作批注,除了极个别卷面糟糕之外。我检查之后,会将优秀作业头面进行展览,给予鼓励。鼓励他的行款布署让人感觉清爽,表扬他的手抄报各个版面之间分布和谐,为孩子给老师留下批注的位置而点赞,就孩子的作业的美术感在全班每个人眼前巡展。通过种种鼓舞,让孩子明白什么叫整体意识,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总结:作业批阅,只要明其意义,锁定目的,因人而批,有所侧重,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