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长期独处的人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自立124


我也有这种感觉,如果长期一个人呆着确实会有点问题。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嘛。

之前考研的时候,基本上是每日与书本为伍,也没怎么跟同学朋友出去聚会或者聊天。刚开始还好,学习的热情也在,而且我还有一个研友可以在休息时间互相聊聊。

到离考研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冬天太冷了每天去图书馆有点远再加上作息时间跟室友不搭就有了些小问题。为了不影响我的心情我就回家复习了。

在家里学习就我一个人,哦不还有书本。除了吃饭时间跟爸妈聊聊天,别的时候就呆在房间里复习。渐渐的就有点奇怪,孤独感强烈的向我涌来,特别怀念人的气息。这种感觉可以说是很奇妙,但是却一点也不招人喜欢。有时候就开始发呆,也没有什么想学习的劲了。

我感觉出了自己的变化,在这种关头怎么可以颓废下去呢?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去商场里逛一逛,或者去大自然里走一走,感受一下人气和花木气。

我觉得我们是需要这些气息的,我们是万物之灵,这些灵气就需要从同伴或者自然中汲取。有时候的独处是好的,可以让自己静一静,平复自己的心情。但长期的独处就有些受不了了,没有外界的影响思维会有些固化,可能会把自己框在一个圈圈里,束缚住自己。就我而言,我还是觉得需要走出去,接受外界的养分。


一雨葬花


为什么长期独处的人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我想问一问悟空:你确定不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才选择独处而且还是长期?

我个人更倾向于首先是因为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否则,这外面春暧花开,阳光明媚的,硬要跟自己较劲,非不肯出门是有万贯家产要守护?哈哈,跟悟空开个玩笑。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用一个哲学的观点回答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现在是一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你长期呆在家里有吃有喝有收入,一切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搞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因为隔着屏幕反而更加轻松自如;你生活中的压力和小情绪只要你愿意,可以向远在天际的陌生人倾诉无遗,完全不必担心这个人会给你带来影响和不良后果;一个人宅在家,想看书想唱歌想玩游戏,一切悉听尊便。

再反过来,经济学家薛兆丰说:"一个人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都不算什么,最恐怖的是把你关在一间没人跟你说话的屋子里,这就是为什么监狱狱警对犯人最大的惩罚是关禁闭。"

由此可见,一个人脱离群居生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长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的语言功能、大脑的思维活动、社交能力、与外界信息的不对称等等都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性退变,包括你心理的健康问题。

比如:挫败心理、社交恐惧症、回避性人格障碍等等,就是悟空说的心理出了问题。

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概念的内涵,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卫生部更名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原因。


梧桐雨打芭蕉到黄昏


从三个角度来看:社会人,差异性,社会支持。

1.人是社会人,需要在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而长期独处就是一种选择性的脱离社会关系,所以会无意识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2.长期独处是不同于大多数人群的,这样会有反向的无形的社会压力存在。也是导致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

3.因为长期独处的人,社交很少,社会关系很薄弱,那么一旦遇到什么心理问题,他的社会支持也是比一般人要少的。

这样就影响到了心理问题的处理,没有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很多问题都内部消化了,导致问题不断积累,所以会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实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