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写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你怎么看?

萌美想吃小孩


《呼兰河传》不是为追求趣味而写的,它是萧红“半部红楼”的起笔。可惜的是,刚起笔就封笔——生命到了终点。写《呼兰河》时萧红心里想的是家乡,想的是不再漂泊——一辈子都想着离开、到远方,摆脱家庭的束缚,可是等到人生的尽头却想着回家,想着回到最初的起点——也是人世的宿命。曹雪芹写自己由盛而衰的家,张爱玲没有亲身经自己家庭的大富贵便只能写只鳞片爪的大家庭,外加一些小市民家庭——所以张爱玲写的是“梦魇”的《红楼梦》。萧红呢?她只有自己平凡的小家,离《红楼梦》里的贾家很远。还好,她有一座小城,一座名为呼兰的小城!她要将呼兰河写成《红楼梦》,可惜没时间了——她的生命还不到张爱玲的一半!所以,《呼兰河传》是刚起笔的《红楼梦》,有牧歌情怀,却无《红楼梦》《金瓶梅》的笔法,只有an air of nostalgia,有“物哀”之美——美得哀伤。


鲁老师的文学课


《呼兰河传》是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萧红在香港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十万余字。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同年12月27日载完,1947年由"寰星书店"出版单行本(初版)。解放后的最新版本是2005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茅盾作序。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是以作者自已童年生活为线索,回忆自已生活在黑龙江呼兰小县城里所遭遇的一些愚昧,落后,而有趣的生活琐事,形象地反映出故乡呼兰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及人情百态,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种种陋习,深刻展示出二十世纪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民落后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全书由作者多个

童年小故事连串而成,趣而幽默。特别有趣的是呼兰县城当街有一个大泥坑,深六,七尺,淹死过猪狗,闷死过鸡鸭,下雨天常常弄得人仰车翻,而愚昧的人们从没想过填平它,而是站在坑边看热闹。小县城里生活的人们由于贫穷落后而愚昧无知,生孩子都要求神问卦,特别喜欢看"跳大神",有病了不知道求医,而"洗开水澡",以致小团圆媳妇在被开水烫了三次后,痛苦地死去……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作者对童年欢乐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但更多的是則痛苦和寂寞。作家茅盾曾在该书"序"中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封笔"之作,只隔了一年的1942年1月22日,这位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多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


秦一农夫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写日记的形式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作者童年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一段段真实的故事,描绘出了呼兰河这个地方当年的风土人情,百态人生,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东北地区的封建恶习,愚昧,迷信,落后,自私;把他人的痛苦当做茶余饭后的话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算计。

小说中有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有二伯的故事;有冯歪嘴的故事……看了这些故事让人替书中人物揪心,痛苦,谈不上有趣。

作家茅盾为此书作序: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