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生,心态崩了怎么办?

安德冰


复读生,心态崩了一定要重拾信心!

“复读”两个字,意味着失败和悔恨,又包含信心和希望,复读之路艰辛又坎坷。疫情原因高考推迟一个月,2020的复读生更不容易,压力之下心态崩了也属正常,也不是你一人所有。距离高考还有80天左右,作为复读生一定要重拾信心,专心备考。

你现在该做什么?

树立目标。
树立高考分数总目标和院校专业目标。有了目标你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2.跟上复习节奏。

跟上各科老师的复习节奏,尤其要抓好薄弱学科的复习。永远要记住:高考要的是总成绩。

3.适当参加喜欢的体育活动。

这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但强度不要太大,更要避免受伤。

4.多与家人和好朋友沟通。

尽量让关心你的人理解和支持你,因为高考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

5.清淡饮食。

避免上火,有助于调整你的心态失衡。

6.保持一颗平常心。

高考之前,考生都有一个心理“瓶颈期”,或长或短,表现形式不一样。也不是你自己独有,考生的压力是相同的。谁先调整过来,谁就赢得了先机。

寄语:

既然选择复读,就要勇敢面对。考生的压力是一样的,保持平常心是你“逆袭”的保证。不要让自己再后悔,加油!



圣铭高考志愿尹老师


如果你的心态达不到平衡,我建议你从两个大方面来审视自己:1、大环境 2、小细节

一、大环境。你需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摆不平心态?是因为身边的诱惑太多?自己的目标过高?或是怎样。复读,已经是第二年冲刺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耗不起。若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回报,保质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很关键,但“质”依旧是重中之重。觉得自己不行?不要怕,给自己勇气,动力,在这时候你大可从心里鼓励一下自己:比自己弱的多了去了,何必折磨自己?但也要看清形势,不能麻痹大意:大家都在努力,清华北大的人都在寒窗苦读,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在最后的冲刺期,尤其是复读的冲刺期,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有可能一次模拟考试考砸就会直接影响后面全部的复习进度了。这就在考验你的抗压能力,以及积极的调整能力。当你想放弃,自暴自弃时,从自身找依托怕已不再现实,不妨看看别人吧。父母、挚友、老师,父母养育18,9年,无外乎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上个好学校,以后有个好工作;挚友与你结伴这么多年,可能他已经远走高飞,但我相信ta一定不会忘记你,也希望你一样飞黄腾达;老师曾经是那么严厉,在课上责骂、训斥过你,你哭过。但老师,也是爱你的。

二、小细节。复习一定不是顺顺利利的,而是会有不少坎坷。好的学习方法你有没有试一试?早上有没有坚持背单词?其实,你对复习的态度,也会决定你的结果。我相信你身边优秀的人有很多,在羡慕之余也记得从他们那里“偷”点复习技巧过来,万一会派上用场呢?

还有就是吃。复习归复习,身体可不能垮。膳食均衡的同时多搭配搭配,别暴饮暴食,小心给以后的你留下祸根。再一个就是多锻炼,跑步时候听听英语听力也不是不行,方法很多,用好才是关键。

最后一个想说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什么想法,千万别自己憋着。这也关乎你的心理健康。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要求、不满、不如意,和同学吐槽吐槽,和老师、家长沟通沟通,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自己心里痛快了,复习的心劲自然也就有了。祝你以及所有即将迎来高考的同学都能稳定发挥,考取你们心仪的院校!


Rickysportsman


高考复读,心态很重要,只有调整好了心态,才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进步,最终获得你想要的成绩。

克服自卑

高考失利,是复读生在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较大打击。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高考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

尤其是那些因低分而落榜的复读生,他们甚至会将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缺乏自信,动辄便说出“我不如别人”、“我真的不行”、“我非常无能”之类的话,无论在父母面前,还是在同学、朋友中间,都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低人一等。另外,低分考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这也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高分考生虽然没能进入理想的高校,但是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在手,便多了些底气,然而在“高四”生涯中,当他们遇到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或者考试失利时,自卑心理也会油然而生。而那些与应届生一起学习的插班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

自卑心理容易造成复读生心境压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因此,在复读时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当重要。只有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复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接近来年的考试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复读生起点不同,能够提升的空间也存在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每一个复读生在树立新的目标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过分苛求,只会使自己陷入低落的心理状态。

淡化焦虑

相当多的复读生都难以逃脱焦虑的困扰。相对于应届高三生,复读生的紧张和压力更具份量。除了高考失利带来的精神压力外,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难以预料的前途等等都催生了其内心的忧伤和焦虑。复读生--特别是低分考生--相当在乎平时考试的成绩,其在乎的程度超过了普通高三学生。成绩稍有下降,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会接踵而至。此外,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成了复读生不能承受之重。

在孩子复读的时候,家长最关心的往往是:一年后孩子的成绩能比今年提高多少?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家长的这种心态无形中增加了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如果复读生的实际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差甚远,更会使前者感到无地自容,使其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而产生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心理学试验已表明,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倒“U”曲线的前半段,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学习效率也随之加快;但一旦过了曲线的顶点,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

过度焦虑会让个体处于相对非理性的情绪状态,造成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学习愿望和兴趣降低,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认知范围狭窄、注意力下降等。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复读生要学会并善于自我减压,通过积极、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泄和转移焦虑情绪。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日日执行,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复读生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及时查漏补缺,不要纠缠于分数的囹圄中而无法自拔。作为家长,更应该时时激励孩子的自信,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复读路上与孩子携手并进。

改变冷漠

很多教过复读班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在复读班里,人际关系容易淡漠(特别是入学初期)。这主要是因为复读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背景,突然集中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彼此的信任难以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同学们缺乏交流,没有归属感。甚至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以及自闭,在他看来,身边的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如果一个复读班里普遍存在这种心态,就难以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

无庸置疑,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以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压抑情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人以群居。”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身处艰难困境的复读生,非常需要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周围的“复读战友”其实就是最大的支持力量之一。

复读生之间彼此的倾诉与鼓励,关心与互助是减轻焦虑的良方。因此,复读生应该屏蔽一些消极的不合理观念,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平等友爱的集体,促进同学间正常融洽的交往,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获得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复读生只有调适积极的情绪,主动适应新环境,才能够为自己的成材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走进复读行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完备的心理素质。希望每一位复读生都能牢记巴尔扎克的那句话--“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进取者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在经受这番磨练后,更加成熟,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