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鹤楼名满天下的人是谁,有什么故事?

天津博物馆


这首诗作者是崔颢,诗名《黄鹤楼》。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後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很有名气。传说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环望四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于是想写诗纪念此情此景。当他准备提笔时,看到崔颢的这首《黄鹤楼》,扪心自问感到自愧不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能停笔作罢。这一来,是李白的自谦;二来是崔颢这首诗的影响之大、蕴意之深,更是把黄鹤楼名声推向了顶峰。

“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第一。”

后来,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让黄鹤楼火了一把。这首诗被选入教科书,我们小学或许就是从这首诗接触到的黄鹤楼。


红孩唉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让黄鹤楼最早出名的人当属崔颢的七言律诗《登黄鹤楼》,之所以能让黄鹤楼名满天下,不仅是诗好,这首诗还说出了黄鹤楼的来历、风景,并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所以会让人有所向往。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黄鹤楼名字的来历

说到武汉,很多人会想到黄鹤楼。如今黄鹤楼虽已成为全国5A级旅游景点,并被冠以“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名号。

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经历了历代的毁坏、重建、变迁,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黄鹤楼,还远远不像历史上的那座,但作为地标性建筑,黄鹤楼自古以来就存在着。

如今的黄鹤楼高耸入云,耸立于武昌长江大桥桥头蛇山之上。共5层,高51.4米的黄鹤楼。

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是和一个神话故事有关,一个寓意美好的故事,大体是这样讲的:一位得道高人,在黄鹤楼停留(原址是一酒楼),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从此这家酒楼生意大好。十年后得道高人又来了,用笛声让墙上的仙鹤现身,并乘鹤飞走了,店家便建造了这座黄鹤楼,并命名。

有一天崔颢来到黄鹤楼之后,登楼远眺,在黄鹤楼写下一首七言律诗《登黄鹤楼》,头两句便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便写出了黄鹤楼由来的历史典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黄鹤楼周边的景色

鹦鹉洲原来在武汉市武昌城。传说,东汉末年,黄祖的长子黄射在宴会上即席挥笔写下了一首"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后弥衡被黄祖杀死,也葬在了大陆。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藏船鹦鹉之洲”在大江中漫步,留下许多诗篇,其中就有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除了这句还有孟浩然的“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

这首诗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黄鹤楼的风景及诗人自己的情感,所以好诗配好楼,自此黄鹤楼就出名了,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写过黄鹤楼。


十二十页


“楼以文名"。黄鹤楼所以名满天下,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这与崔颢的《黄鹤楼》诗关系很大。有人称,“唐人七律诗,当以此(《黄鹤楼》)为第一。”可见其诗的影响。

不过,单从这首诗来说,也有人认为,其用律有些句式的平仄不能入古(如颔联)。另外,用字也有重复和呼应不够之嫌。如首句若换成“昔人已乘白云去",即与第二句不相犯,也与颔联中分说黄鹤白云互相照应。当然,这些都是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