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運有愛我的母親:媽媽,謝謝你愛我,但我更希望你能愛自己

相信看過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的,一定對朱媽媽印象深刻吧。

因為朱雨辰在北京煮了一頓美味的飯菜給媽媽吃,朱媽媽決定從上海搬到北京和他住,只是因為“心疼兒子”,兒子一做飯她就覺得愧對兒子。

從此,朱媽媽成了兒子的貼身大廚,外出拍戲要跟著去做飯,在民宅她給做,在五星級酒店照做不誤,用電磁爐她什麼都能給兒子做。

朱雨辰請朋友吃飯,媽媽提前將排骨給他焯水焯好了,肉絲切成一次量……。

每天凌晨4點起來給朱雨辰熬梨汁或者果汁,一熬就是10年;朱雨辰也說:自己幾乎沒有喝白開水的機會。

為什麼要4點呢?因為必須要在8點前完成,否則的話中飯和晚飯就不夠時間弄了,也就是說,朱媽媽一整天的時間,都用在了兒子的吃、喝上面。

為了沿襲她對兒子的照顧和愛,對未來兒媳的標準是:賢妻良母。

朱媽媽說:“我的同事和我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的。我沒有自我,完全沒有自我。”

節目播出之後,網絡上對朱雨辰媽媽“過度的奉獻欲和控制慾“討伐不斷,甚至將朱雨辰未能大紅大紫的原因都歸結到了朱媽媽身上。

,母愛沒有標準答案。朱媽媽的愛是無私的,作為星媽,她對於兒子一年沒戲拍的情況,沒有表現出一絲焦急,沒有給兒子一點壓力。

她從沒想過要兒子的回報,也不強迫兒子做不喜歡的工作,只是單純地想要照顧好兒子的生活,找兒媳的標準也是像她一樣能夠把兒子的生活照顧得妥妥貼貼,多麼簡單而又執著的母愛呀!

只是這種愛對於39歲的朱雨辰來說,顯得有些幼稚、不合適宜;71歲的朱媽媽,應該試著學習愛自己,給兒子一個報答母愛的機會。

1、母愛得體的退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剛退休的黃姨,每天到兒子家幫忙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幹得不亦樂乎,自封24孝婆婆。

可兒媳卻不領情,覺得婆婆就是個移動攝像頭,自己毫無隱私可言。

不打招呼就換了門鎖,慌稱是因為“最近小區偷盜案特別多”。

兒子偷偷送來了新鑰匙,卻叮囑媽媽別和媳婦說。

黃姨翻來覆去想不明白,自己搭錢出力費功夫,兒媳婦還倒打一耙……

早就對黃姨一腔熱血為兒女的作法頗有微辭的老伴,一針見血地說:不願意與成年子女分離的父母,與其說他們是愛孩子,不如說他們想對孩子全面把控,這種控制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強大感,讓他們對自己滿意……

黃姨仔細咂摸了好幾遍老伴的話,才幡然醒悟,噢,原來不是兒子沒骨氣、兒媳婦不知好歹,是自己對孩子們的生活參與、干涉的太多……

晚上,黃姨把兒子、兒媳叫來,交出了那把對於她來說,象徵著主權、話語權、家長權的鑰匙,笑著說:“從明天起,媽媽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你們那我可能不會常去了,就算去,也會事先打電話的。”

兒子為難地看著她:“媽,你這是幹啥?”

“媽媽不是在生氣,只是在學著退出。”

兒子衝過來抱住了媽媽,黃姨的眼睛一下子就溼了——她和兒子真正的告別是從這個擁抱開始的,儘管那麼不捨,但她知道,她已經告別得晚了,但還來得及。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但有時,母愛,又是一場難以體面的退出。因為母愛經過時光的發酵,早已形成一種倔強的生活方式——執拗地愛孩子,

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獨立門戶,有些媽媽仍然放心不下,過度地關注、介入了兒女的家庭生活卻渾然不覺,導致兒女進退兩難、家庭矛盾不斷。

母愛是牢不可摧的,兒女的需求卻是善變的,媽媽要學會隱藏對孩子的愛,逐漸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愛自己放在愛孩子之前。

2、我們對媽媽太過忽略,媽媽對兒女的反哺過於陌生

我孕產過程艱辛,30歲那年才生下女兒,向來有點教條主義的我,一切按照書本“科學養娃”。

知女莫若母,我的一切心思,媽媽都懂;來自農村60多歲的老太太,生養了3個兒女、帶大了4個孫兒(女)、腦瓜活絡的媽媽,對毫無育兒經驗的我言聽計從。

每天準確記下孩子吃奶、喝水、大小便的時間;

孩子的奶瓶、餐具定時高溫消毒;

孩子的洗澡水用溫度計量好;

……

一天,我偶然發現,孩子兩條腿的腿紋不一樣,忙緊張地喊:媽,怎麼辦,孩子的兩條腿好像不一樣長耶?

媽媽突然怒了:夠了、小文,不要一天到晚瞎擔心孩子了,你看看自己,生完孩子你老了幾歲了!

我的眼淚兒倏地湧了上來,媽媽,你對女兒的愛到底有多深,勞心費力為女兒帶孩子,不抱怨一句,反而時刻擔憂女兒被累壞。

孩子上幼兒園後,媽媽回了老家。但因公出差時,還得臨時把媽媽喊來,幫忙接送幾天孩子。媽媽總是笑呵呵地說,我隨時等著你宣旨呢,你說幾點到我就幾點到,肯定誤不了你的事兒。

對於我的“召喚”,媽媽真的沒“遲到”過一次。每次都是趕5點多鐘最早的那班車,7點就到我家了,手上還提著剛買的早飯,無論酷暑還是嚴寒。

女兒的話在媽媽心中就是聖旨,一句玩笑話卻也是媽媽內心深處、真實意願的表達。

去年,媽媽做了個闌尾手術,住院前,和媽媽約定接她的時間,媽媽在電話中竟有些“忸怩”地說:“人老了,怎麼叫有人管,這就叫有人管”。

我強忍著淚兒對媽說:您別這麼說,我們已經很知足了,你和爸70多了,身體一直健健康康的,一點不用我們操心,還老幫襯著我們。現在做個闌尾小手術,真不算什麼……。

媽媽習慣了對兒女付出一切,兒女略盡些義務竟有些不知所措。

說到底,是我們太過忽略了媽媽。

愛應該是雙向、互動的,可惜我們早已習慣了享受母愛,習慣了索取,卻忘記了與媽媽互動。媽媽對子女的反哺太過陌生,因為陌生才會對子女些許愛的表達就誠惶誠恐、兒女對自己略盡些義務就不知所措。

我們應該多多給予媽媽愛,讓媽媽習慣接受愛,學會愛自己。

3、無以回報的母愛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母愛可以有多偉大?有幾個網友的回答,讓人淚崩。

一個匿名用戶回答:我一歲多時,爸媽工作的工廠爆炸,導致毀容、傷殘;那年他們才24歲。媽媽說當時看著鏡子都不想活了,想想我還那麼小,沒有媽媽會很可憐,所以才熬了過來。

母愛是為了孩子,就算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網友桃子媽媽說:昨晚突發腸炎,難受得快要暈了,頻繁的腹瀉和嘔吐,但是吐完排完想得卻是吵醒桃子了嗎?娃兒他爹執意要帶我去醫院掛水,但是哺乳期我不敢啊!我藥都沒吃就這麼扛過來了,疼得要死還要餵奶哄桃子睡覺,雖然很痛很痛,但是一想到為了孩子咬咬牙也就過去。

母愛是疼得快暈了,也不吃藥扛過去。

一個網友說:媽媽懷我時,因為家裡窮孕期嚴重營養不良,吃的鈣片是那種幾毛錢一大袋的糖豆,懷我七八個月時每天腿抽筋五六個小時。懷我時媽媽110斤,產後的媽媽163的個子卻剩下八十斤不到,而我生下來時八斤八兩,體長55cm,是個小巨嬰。

母愛就是這樣,傾盡所有也不會虧待孩子半分。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母愛是偉大,但也要遵循愛的法則。

愛的法則(節選)

如果你愛我

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

你便無法來愛我

這是愛的法則

犧牲你自己來滿足我的需要

那並不能讓我幸福快樂

那就像

你給我戴上王冠

卻將它嵌進我的肉裡

疼痛我的靈魂

愛自己,是生命的法則

除非愛自己

你不可能滋養到別人

我願意看到充滿愛和滋養的你

而不是自我犧牲的你

因為,我也愛你

我愛你

必先愛我自己

否則,我無法愛你

而你,亦當如此

生命的本質是生生不息的流動

生命如此

愛如此

請藉此機會好好愛自己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母愛是為了分離。

媽媽,謝謝你愛我,但我更希望你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