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知网给硕士和博士发稿费?

头条热点


我是聂光辉,科技财经领域创作者,有高校、企业等多重经历,欢迎关注我。

中国知网向硕士、博士支付部分稿酬,应当说是知识产权意识觉醒的结果,更是作者反抗知网的长期垄断地位的结果。

实际上很多高校都和中国知网签订的有合作协议,在协议中都有提到这部分论文的产权归属问题,就等于是高校把自己的学生知识产权转移给了知网。知网之所以敢这么干的原因就是中国学术的江湖老大地位的事实,几乎涵盖了中文核心期刊的90%以上,一般的作者根本无法叫板知网。

但伴随着知网的价格越来越高及充值的霸王条款等,知网成为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向作者支付“稿酬”成为了一种社会诉求,不过当时知网并没有真的完全以货币的形式将钱给作者,而是采取了作者主要索要、联系出版社等一系列壁垒操作后,知网以阅读卡或部分现金的形式支付。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知网收录有高校的授权、杂志社的授权等,一般的高校及杂志社根本没能力和知网谈判,最后“作者”也只能吃哑巴亏了。年收入10亿的知网向作者发放稿酬实际上是一种进步,尽管这种进步是在强大的舆论下不得不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过总体上来看,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已经慢慢觉醒。


聂光辉


根据中国知网的说明,“若博士论文作者授权本刊为非专有使用权,本刊向每篇论文的博士生作者一次性支付价值400元人民币的‘CNKI系列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硕士论文作者为60元现金稿酬,300元阅读卡)。也就是说,一篇10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知网只需要支付500元给原作者,就能将论文放到中国知网上供读者付费下载,而下载获得的收益归知网平台。

显而易见,平台只需支付少量的费用之后,就可以将原作者的论文转换成商品在知网卖钱,一篇论文要花费多少心思,我想研究生博士生最清楚,那都是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东西,稿费对于作者来说,根本不在乎,在乎的是自己所在的领域是否得到进一步的认知。


长青小先生


没有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