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8月龄开启“认母期”,错过后很难弥补,别怪宝宝和你不亲

“文/贝贝豆(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宝宝是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每个妈妈都希望和宝宝亲密无间,可脱离娘胎后,很多宝宝似乎就“开始忘本”,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只和奶奶或者姥姥亲,这是为什么呢?

“九死 一生”生下胎宝,孩子长大居然和妈不亲?

小霞最近很苦恼,因为自己9个月大的女儿很“不孝”。小霞说,自己每天上班累得半死,下班回来想抱抱孩子,可女儿偏就不让妈妈抱,自己一抱女儿,她就哭得死去活来,非要找到外婆才安静下来。

想起当时生孩子的情景,小霞现在都还心有余悸,自己可是差点丢了命才把女儿生出来的。

小霞是高龄产妇,孕育宝宝本就让她比年轻妈妈多吃了很多苦头,好不容易熬到生产那天,小霞还因为羊水栓塞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

之后,小霞住了好长一段时间院,没办法照顾孩子,

出院后,外婆想着小霞身体还没恢复,就主动当起了带娃的主力,想让小霞好好休息,身体恢复之后,小霞继续回去上班,更没时间陪孩子了。

就这样,女儿和小霞越来越疏远,甚至到了连抱都不让抱的地步,让小霞特别伤心。

婴儿这个月龄开启“认母期”,错过后很难弥补,别怪宝宝和你不亲

几个月大的婴幼儿,如果对妈妈“爱理不理”甚至“敬而远之”,当然谈不上“不孝”,而是因为妈妈的陪伴时间太少,宝宝对妈妈“不熟悉”。

每个婴儿都有属于自己的“认母期”,除了十月娘胎的孕育之外,宝宝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也会是宝宝的依恋关键期,在这期间若是妈妈没有很好的陪伴宝宝,孩子就会出现“不亲”妈妈的表现。

一般宝宝的人母期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意义不同,宝妈要合理掌握。

第一阶段:胎儿阶段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了,而胎儿最早熟悉的就是妈妈的声音。特别是喜欢经常和胎儿聊天、讲故事,给胎儿唱歌的妈妈,宝宝更容易辨别出妈妈的声音。

正因如此,即使是新生儿,也能准确辨别出在肚子里时最常听到的声音,妈妈们想要宝宝从一出生就“认识”妈妈,那当宝宝还在自己肚子里时,就要经常和宝宝讲话,这样才能增进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3-6个月

婴儿出生后,视力并不好,新生儿仅仅能看到20cm距离远的东西,这个距离也正是恰好能看到照顾他的人脸的距离。虽然这时婴儿还不知道这是人的脸,也并不能和“妈妈”这个角色联系起来。

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三个月后,婴儿的视力慢慢发育,他注意到的面部特征越来越多,到六个月,婴儿就能区分出不同的面孔。

这个时候,宝宝虽然还没有“记忆”,但对于经常出现的面孔,宝宝肯定更为熟悉,看到熟悉的面孔,宝宝会感觉更开心,更安心。

第三阶段:8个月以后

婴儿真正开始有记忆,是他8个月大时,这个时候,宝宝有了“客体永存”的概念,知道物体不见了不一定是消失了,只是他找不到、看不见了。所以如果宝宝不见了什么东西或者找不到自己熟悉的人,宝宝就会感到“焦虑”甚至哭泣。

这个时候,宝宝开始真正对他的照顾人从心理上感到依赖,而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依赖了。所以,这时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最为稳固。

8月龄是孩子产生记忆的“分水岭”,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经常缺席,宝宝可能就会“不认识”妈妈,与妈妈变得疏离。

因此想要牢牢握住宝宝的心,妈妈们在宝宝8个月开始,一定要多陪陪宝宝,建立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您陪伴宝宝的时间多吗?您的宝宝最黏谁?欢迎留言分享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