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星驰的电影总是能让你笑后再哭,哭后再笑?

asd0147014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初次看,你会哭,你会笑,甚至会有人鄙视。他的影片不会去动用大场景,大特效制作,大明星,同样能取得很好成绩。当你一边欣赏影片,一边揣摩人物命运的时候,一边联想自己的日下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就是影片里的某一个小人物,我们的心理,动作,甚至命运都与其是何其相似。日常普通生活,日常普通情感,日常人物动作,大街小巷的底层人的生活场景,都是在为一个不变的真理而展开,小人物也有梦想,小人物也可以奋斗,小人物也能成功,小人物也同样爱国。周大师影片人物独自一格的风格,人物灵魂独有的风格,人物命运的风格的描写,是其它影片没有的。描写普通大众的爱与憎,法与理,成功与失败,在具体社会环境下人物命运的跌宕,能让观影人产生共鸣,也就是他影片的成功,他的成功。


空中之城005


以前没人说周星驰的喜剧是悲剧,大家都看得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有人说周星驰其实拍的是悲剧,然后评论里都说看周星驰的电影流泪,一下子欣赏能力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大话西游,喜剧之王,行运一条龙,破坏之王等等,小人物的悲哀,被周星驰用电影童话美化了结局而已,有人体会到了,所以喜中有悲,不是空穴来风的。

用力笑得真,掩饰悲伤心。小时候背诗不知道其中意味,味同嚼蜡,经历多了,酸甜苦辣,失意仿徨后,求不得,伤别离后,才懂得诗中的意味。我想电影也是这样,初看是喜剧,回头再看已是悲剧。我们总是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却在背后低声落泪。每一部喜剧背后,都是无可奈何的假装坚强。





硬皮萌宠


为什么周星驰的电影总是能让你笑后再哭,哭后再笑?

我觉得周星驰的电影,能概括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不同年龄的人有人笑有人哭。还记得第一次看大话西游的时候,大概是97年十一岁的时候(此处暴露了年龄),当时在家里看碟,我和妹妹看得哈哈大笑,眼泪花都笑出来了。旁边的长辈却不削的说,这是什么电影哦,乱七八糟的。这很符合当时的环境,大话西游刚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看不懂的。而当时欠的眼泪,都在后来无数次的重看中,随着欠的电影票一起还了。

二是能让你深刻的体会喜和悲。周星驰电影里的喜和悲从来不是单一存在的,一般是通过喜中悲、悲中喜,表面喜实则悲、表面悲心却喜,通过无厘头式的段子让人能够更深刻的体会。比如唐伯虎点秋香中八个老婆的段子,明明人生赢家却心中凄凉。比如韦小宝误入清明会反动组织,表面悲伤不情愿,心里却暗爽。

三是让你能感受多层次的情绪。为什么明明是喜剧,却能把人看哭。通过喜剧是最能把人生的苦难、挫折、绝望给表达出来的,因为这些情绪是观众不愿接受和感受的,在笑声中体会到生活的苦和泪,这是周星驰的电影最大的特点。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部电影,如果让你一直笑到最后,你会笑僵,看完也就完了。只有让你哭,才能深刻的体会电影想传达给你的情绪,才会印象深刻。

这,也许就是心痛的感觉吧。

是什么,让你开怀大笑,也许你很快就忘了。

是什么,令你心如刀绞,你将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