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在体制内如何出头?

大别山的辉哥


你好,我也是一名农村出生的,今年刚毕业,立志要进体制,这边有几点小建议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想要进入体制首先文凭需要过关,本科学历是最起码的,因此各位家长切记要让孩子好好学习。

身体力行,而不是自己在旁边刷抖音还外放,却跟小孩子说去学习,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自身都没有做个好榜样养成好习惯,又何谈让孩子去努力呢?所以最好还是与孩子一起学习,别说一套做一套。

其次是上国家公务员网站查询自己所想要考的地区有哪些岗位提供,有哪些要求,需要什么学历什么专业,再选择合适的专业去考取。

再是自身问题,不可留下犯罪记录以及父母也不可以有犯罪记录,比较重要的部门甚至连直系亲属中有违规违法的记录都不可以。

再来便是进国企了,进国企需要相应的能力以及学历,比公务员难度没那么高。

以上便是我的建议。加油




进虹三农


大家好!我就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生活长大,读完大学后,如今还在农村,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说心里话,大学毕业后都还不能清楚的知道何为体制。现在已过儿立之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了,还在前途的道路上漂浮挣扎着。对于农村的孩子在体制内如何出头,谈谈我的看法。

前篇: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是普通农民,家族中也没有什么文化水平高或者能力较强的人,造成整个家族中很难出现一位领路人。虽然从小家长就知道叫我们认真读书,读书才有出路,管得比别家孩子更严格,但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总是停留在表象、浅谈而止。总体印象是学习没进步,玩也没痛快过,反而抑制了孩子太多的天性。

中篇:初中、高中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学习的督促更为严格。但是,学习一直一般,每次只要不是太差,就能有惊无险。由于,初中、高中阶段是农村外出务工潮流期,很多优秀务工人员自己开厂当老板的越来越多,我们村也有好几个,每次过年回乡都会有不同的赚钱故事,我爸喜欢讲,我便也喜欢听。一直到毕业后好几年,才开始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我爸喜欢讲的故事和我喜欢听的故事就像是在梦里被蒙住了眼睛,模糊了心灵。潜意识里总是告诉自己:1、打工赚不了多少钱,要自己当老板;2、当老师才2000多块钱,公务员也不到3000块钱;3、现在社会好,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吃的等等。当然,也不全是这些,也有好的,但我偏偏把这些“”的全记在了心里。

后篇: 农村的孩子在体制内如何出人头地?我有一下几点建议:一是作为父母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学习好,父母自己也要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特别是思想方面的正面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多实践,多运动,注重劳逸结合,多鼓励性教育,正向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做为学生自己。不管处于何种阶段,任何时候都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另外学生自己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入体制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事业上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来源。三是作为国家政府。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公平。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保障体制考试和各类考试的公平公正,优化人才晋升机制。


小小在哪儿


如果把出头理解成升迁,那么,农村孩子在考取公务员后,想在体制内上升确有难度。因为我们缺少盘根错节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亲戚、朋友、同学组成,有一种针戳不破,水泼不进的感觉。他们像极了一张蜘蛛网,不断地吐丝,且为无穷无尽的蛛丝,编织成让外人无法想象的关系网,使其在各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逐级向上。

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农村孩子要想出头,除了努力工作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自信,克服自卑,从基层开始,提高自身能力是出头的基础。

农村孩子,出生在农村,大部分家庭可能不算富裕,在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城市生活,更多的是农事活动。到了大学,由于家庭贫困,难以和城市学生在物质上比拼,极易形成自卑。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实际上根子还是缺乏自信,没有包容性。

故要克服自卑,不要认为自己是农村人,没有后台支撑而颓废。因为我们出生农村,难免在工作伊始,会被安排在一线岗位,吃苦受累,但是,这恰恰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要心怀感激,不要怨天尤人,反而要倍加珍惜,锻炼成熟自己,使自己有驾驭、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

况且,目前的任用原则还是注重基层经历。在目标的制定上,不要好高骛远,一步一步走好,切忌在政治上犯下错误,那是洗刷不掉的污点,甚至影响一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二、站好队,跟对人是决定你能否出头的关键。但是,跟对人是尊重领导,不等于阿谀奉承,更不是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

客观说,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还算公平,但是,当你进入到体制内工作,会感觉到,虽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做为评判标准,“德、勤、能、绩”等,但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像做考试卷,有个标准答案。

有时,仅凭一个主要领导的好恶就可以决定你的仕途,什么民主,什么测评,什么公示,基本都是过程。为什么?一个单位的日常工作就是那么点事,当你在“看”和“干”了几年后,都能轻车路熟,智障者除外。这个时候,用谁与不用谁,就是领导的一句话。

所以,跟对领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学会与有能力的领导相处是关键。凡有能力的领导,身边都会有小人存在,但他们只是利用关系,关键时刻,很多领导还是不愿提拔重用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个要清楚明白。

尊重领导不是要做小人,大部分领导都有文化底蕴,只是对身边人和事看透不说破罢了;尊重领导不同于搞团团伙伙,更不等于拉帮结派。我们农村人出身的人正直善良,嫉恶如仇,就不能丢了本色,更不能忘初心。

以上就是我的认识,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