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早稻种植,遭遇寒流,如何预防和补救?

乡村小满哥


南方早稻播期通常在4月上旬,4月下旬就能够移栽插秧。然而,我这里地处南边小镇,气温回升比较快,同时稻农为了实现一年两季种植,故而早稻播种的时间安排在3月下旬。如此一来就要面临4月份的倒春寒。此时水稻属于苗期,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冻害,导致幼苗青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影响最终的产量。

那么,面对倒春寒,面对低温冻害,稻农如何去采取应对措施呢?



稻农面对倒春寒应该采取的措施

水稻育苗,通常都采用大棚。所以,在4月份倒春寒到来的时候,要加固温棚,盖严薄膜,以提高大棚内部温度。同时,在倒春寒持续期间可以采取灌水保温的措施,确保棚内温度稳定,具体做法就是通过灌水来提高水位,进而提高地温,保护秧苗的根系,促使其安全生长。在倒春寒过后,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清沟排渍,避免棚内湿度过多,而且寒流来时采取了灌水的措施,更需要排水以降低水位;二是,在天气转暖之后,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选择大晴天掀开薄膜,增强通风;三是,及时给水稻苗追肥,建议每亩水稻施入20斤尿素。

通过采取多个积极的措施,可以帮助水稻苗度过倒春寒。但是,很多时候应对不当也容易诱发一些病害,诸如立枯病、菌核病等,对此应该如何补救呢?



水稻立枯病、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㈠立枯病。患上立枯病的水稻秧苗,不采取防治措施会导致全株青枯而死。具体的外在症状为茎基部软化、腐烂,心叶萎缩卷曲。对此,建议在立枯病发病初期,使用育苗灵、立枯清、育秧灵等药剂喷施灭菌,控制病情蔓延。然后,多通风炼苗,及时洒水,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㈡菌核病。发病初期,靠近水面的叶鞘产生黑褐色的小病斑,并逐渐向上蔓延,形成黑色细条斑,最后脚叶黄化而植株枯死。建议每亩水稻秧苗准备150克多菌灵兑水100斤,然后装入喷雾器之内喷雾防治。



总结:南方种植早稻,容易碰上倒春寒,带来低温冻害,影响幼苗生长发育。故而,要采取加盖薄膜,提高温度,同时灌水保温等措施。如果处理不当,水稻幼苗遇到冻害,诱发立枯病、菌核病,则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喷施药剂。


终归农村


早稻种植,遭遇寒流,如何预防或补救?

如何预防现已过时,今年的寒流。近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涉及到几个方面。

经济作物,西瓜,香瓜,70%烂种,大部分都要补种,推迟上市的时间,购种子的农户,多的经济损失达1000多元。

蔬菜,黄瓜,豆角,空心菜。剩下的寥寥无几。


做自已想做


我家这里还没开始种,已经种了的早稻也不用担心,寒流一般几天就过去了,秧苗自身也有抗寒能力,只要不下冻雨暴雪的是冻不着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