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顾老人却各种装孝顺,老人还吃他这一套,条友怎么说?

程池


这个是真实存在的,我大姑姐就是一个。

以前不知道,结婚后听婆婆说大伯伯哥和大姑姐最不和。原因呢,婆婆说是大伯哥要尖儿,坏,欺负妹妹们。后来才知道大伯哥要尖儿是一方面,还有大姑姐太懒,在家什么也不干,还吃好穿好,让别人伺候,他看不惯。

刚结婚是和公公婆婆一起住的,才见识了大姑姐的懒。自己不做饭,到饭点儿就带着闺女跑妈家吃来,每次都是婆婆盛好了放桌上才挪到桌边吃,吃完就一旁待着,从来不伸手帮忙收拾。那个时候都是我做饭,收拾,有时看不惯和老公抱怨,老公还相着他姐,说我事儿多。婆婆还在外面宣扬说闺女来吃饭都得交饭费,不交我公公不让吃。可她闺女从三十吃到六十也没看到她出一分钱,还是连吃带拿打包走。

年节买东西,我花几百给老人买衣服,鞋子,她花二十买。更过分的是,买月饼什么的,我买好的,贵的,她买次的,不好吃的,然后从婆婆那儿把我买的换走,自己拿回家去吃。婆婆和老公还觉得理所应当。

闺女结婚以后,到周末指定是带着闺女姑爷到这边来吃饭,这样她还省得花钱买菜了,还省得自己做饭了,算计的多好。婆婆呢,每次都热情招待,笑脸相迎,想吃什么做什么(当然,我是大厨),生怕她闺女不高兴。大姑姐就是在朋友圈各种晒,什么又回家陪老爸老妈了,什么帮老爸按摩了(就揉了一分钟)什么父母老了得时时孝顺了,等等。其实呢,她来了就是吃,还得别人伺候,但是在外面卖的确是孝顺女儿的人设,婆婆也在外面帮她吹。

后来公公胳膊摔坏了,需要人照顾,晚上需要人陪着。就她没事,退休了,外甥也大了,不用她看着,整天除了跳舞就是和一群朋友们旅游,聚会,吃饭。但是公公在家的三个月她一共在婆婆那边待了两宿,剩下都是二大姑姐和我老公陪的。朋友圈里可是热闹的很,自己自拍,然后说又去看老爸了,又帮老爸换了衣服,要不就是又给老爸买了新衣服,其实是婆婆花的钱,她还顺便给自己买一件。不是她经济条件差啊,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一个月平常生活开支一千多块钱就够了,一般人们的工资收入大概三四千左右。平常人买件衣服也就一二百块钱那样。她们两口子退休金不到一万,大姑姐买件衣服都得几千块钱,就是人特别抠儿,对父母也一样。等到公公去世,哭的最凶的就是大姑姐,而且是越有人越哭,等没人了,自己就找地方去躺着,让她老公给揉胸口,说犯心脏病了,喘不过气来。等到了火化的时候又上演了拽着停尸床不让走,要跟着她爸一起走的表演,引的火葬场的人都来看热闹,闹了半天才算完。

一切都消停以后,剩下婆婆自己,别人都尽量抽时间过去陪着什么的,她又人间消失了一样,不上门了。不过也有一个好处,以后不会带着闺女姑爷的来这边吃了。其实p婆婆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她伺候她指不上闺女,但还是偏着闺女,什么都想着闺女,没有办法


折翼的我


怎么说?很正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且老人也是人,看谁对了眼,好也是好,孬也是好。我的一个工友姓崔,老母亲一直他照顾,天天过去送菜做饭。可老太太就说大闺女好,一次老崔给她买的煎饼挺好,她偷偷给大闺女送去,结果摔断了腿,还是老崔两口子轮流照顾。可当我去探望时,老太太口口声声,还是大闺女最疼她。(笑)

不怕大家笑话,我家也是。老爹76岁时,深感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带着他的后老伴想投奔儿女。

咋办?找我。好吧,于是我在厂区外买了套小康楼,刚建好时水、下水道都不通,我搬了过去,把厂里的房子让给了老爹。

他在那一住14年,直到去世。水电暖、电话电视费都是我交。有病打针吃药我妹妹陪(和我一个厂),洗澡我儿子陪着给搓背,来回蹬三轮接。可我们都不好。(哭)还是他在外的儿女好,人家一个月来探望一次,真应了“远的香、近的殃”。

所以题主问大家怎么说?说啥?各尽各心就是了。不要问别人怎么的,也不要多想老人怎么说。十个手指伸出有长短,不可能强求一般齐。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峄县西门里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