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建工人,守得住“匠心”!

最美建工人,應該是具有“工匠精神”;近期回答了一個互動,自己也做了一些延伸。

工程匠心是日復一日的在重複中改進,既要受得住車輪戰,又要找出優化點。所以,你是30年都在改進的豐富經驗,還是1年經驗重複30次而已?

建築工程有很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約束著我們去保質保量的完成建築施工任務。雖然法律法規、標準等條文說得很清楚,有的地方標準更嚴於國家標準,我們只要按數據施工即可;然我們並不一定都做得到,並不一定持續堅持做到底。就如剛參加工作的工地小白,有時候結構局部尺寸偏了1mm,就非常緊張,這種狀態還時不時會被那些老工人、老建工笑話。笑著笑著你也開始歷練成長,建築工程本身就具枯燥、乏味、重複性的特質,所以久而久之就得看自己的自我管控能力,是隨波逐流呢,還是不忘初心?

但我們也不是一味的固執不通,要聯繫施工實際然後做出優化調整,就如國家標準一般也是10年一新版,“工匠精神”就是不斷優化改進的同時,我們還能待它如初戀,各種檢查、各種過程管控、結果質量檢驗等。

“工匠精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是需要一顆“匠心”,有時候你會是孤獨的,有時候你會眾矢之的,有時候你會是“奮青”。

俗話說:“學好要三年,學壞只要三天”。精神的懈怠也好,有意為之也好(為了方便);某個項目也可能只是你眾多履歷中的一抹,所以你也不一定在意和記得;但你的一個小細節沒注意,可能就會影響到一些人、一家公司的後期多年使用。所以,我們需要工匠精神;雖然你可能蓬頭垢面,可能衣衫不淨,然最美的風景是你和成果。

就如我們國家很多“大國工匠”,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把乾巴巴、冷冰冰的砼,硬是搞成工地美學。這樣我們內心實現自己的願景夢,也讓人們放心的在冷冰冰的砼牢籠中找到一絲安全感。

呵呵,放下些許浮躁,佛繫心態;最美的建工人的崇高精神就是“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