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学习外国家长,使用快乐教育的方法,可以吗?

忠贞之志


其实家长们一定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快乐教育”。


很多家长似乎对“快乐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什么都任由孩子决定,让孩子开心之外什么都不管的教育叫做“快乐教育”。事实上,快乐教育哪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哪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背后,没有一位负重前行的父母呢?



前段时间,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儿子过来做学习规划,孩子成绩很不错,只是有些轻微偏科,在我们跟父母孩子面谈的整个过程中都非常轻松幽默,家长表示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到了后面父母单独沟通环节时,孩子走出去会谈室那瞬间,父母马上认真紧张了起来。他们说“其实我们是很紧张他的学习的,只是不想给他压力,没在他面前表现出来而已的!”这让我对这对父母感到肃然起敬。


相比于那些整日嘴里说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父母,相比较于那些孩子成绩一落千丈却还喊着“快乐就好”的父母,这对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私也是负责理性的。


一、让孩子找到“有意义的快乐”

在父母们呼喊着要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减负,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前,希望父母可以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是快乐”。


孩子每天过得无忧无虑、玩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快乐的,开心的。但是,人的一辈子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长大了的我们会在狂欢的散场后感到空虚、落寞?为什么我们长大后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非常艰辛?我并不是否定这些有趣的事情带来的快乐,但是,这一定不是人仅有的快乐。



有意义的快乐源于我们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有一句话叫做,想要有多自由就要有多自律。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在象牙塔中,一旦脱离了父母,没有生活技能的孩子对生活谈何掌控?一旦离开了父母,他们便会像失重一般,无法立足,又谈何快乐呢?这也就是为什么龙应台会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做为家长,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哪怕未来不能成龙成凤也没关系,安平一生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这个世界,有太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平安康乐,但是最终获得的人也大都付出过辛勤的汗水。


为什么法定人18岁才算成年,这正是因为,18岁前孩子的心智、自控力都不够成熟,所以18岁以前,孩子做错事,监护人也是有错的。很多弘扬快乐教育的家长秉承的一大原则就是让孩子决定一切。



我之前遇到一个学生,18岁后看到自己同学艺术了得,弹钢琴拿了很多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于是质问她的妈妈“妈妈,为什么当初你不让我学钢琴?”孩子的妈妈说“是因为当初你说不想学!”


孩子还能说什么呢?18岁成年后的她后悔没有学钢琴,但是这位妈妈呢?如果当时妈妈再坚持一会儿,如果当时妈妈换一种方式引导她去学,也许就没有18岁后,孩子的这份后悔了,也许这个时候孩子会在领奖台致辞时说“感谢妈妈当年的坚持!”


二、有技巧地“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源于西方《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他强调顺随孩子的天性发展,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斯宾塞弘扬的快乐教育并不是“任由孩子自己发展”,而是要做孩子生活的引路人。斯宾塞攒钱给小斯宾塞买了一辆脚踏风琴,他告诉小斯宾塞“这是一架有魔力的琴,只要你不断用脚踩踏踏板,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键,他就会奏出动听的音乐。”小斯宾塞立马就被风琴吸引住了。在小斯宾塞厌倦了弹琴后,他没有马上训斥斯宾塞,而是循循诱导,给予小斯宾塞表现机会和成就感,让他自己重新坐在了风琴前。

家长们千万不能把“快乐教育”当作偷懒的借口,怒吼的方式可以让孩子顺从,放纵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停歇,但是只有温柔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成才。


快乐教育要做到以下这几点:

1. 遵循孩子的天赋

孩子天生聪明好学,他们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尤其0-6岁敏感期是孩子的学习能力爆发的阶段,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天赋,遵循孩子本身的天赋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发挥天赋优势。


比如,孩子本来就性格开朗,语言能力好,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进行语言学习等,如果孩子喜欢,给孩子提供更多锻炼说话的机会。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7年中,有一种孩子是我觉得特别难带的,那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没有任何自主学习欲望和能力的孩子。现在家长们总是抱怨陪孩子写作业非常痛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孩子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没能被调动起来,孩子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总需要父母持续监督,催促才能完成作业。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耍,也没有谁会喜欢对自己而言枯燥无趣的事情。创造条件,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可以像斯宾塞一样,借助一些沟通技巧,比如鼓励,给予孩子成就感等方法让孩子持续前进。


3. 关注孩子的情绪

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之前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其实学习能力挺不错的,但是就是比较胆小自卑

,在跟随着全班同学一起做游戏回答问题时总是可以第一个答出答案,但是一旦老师单独提问,她就会像忽然失忆一样,完全懵掉,如果老师催促她,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孩子在负面情绪当中进行学习,效率是很低的,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跟孩子保持沟通。



Sunny说亲子教育


没有金钢钻

就别揽瓷器活

国情

校情

家情

各有其特点

是否有必要这样干

将外国家长的做法

照搬照抄

结果

往往是画虎不成

反变猫

一味地全盘接受

常常弄得满目疮痍

最忌人云亦云

丧失思考

故,误了孩子的终身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您是一位有爱心的家长,衷心希望您的孩子能快乐成长。

追求快乐,是人生的真谛。

教育孩子如何追求快乐原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话题。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经倡导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为什么要学习外国的家长,进行快乐教育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导致,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快乐!

现在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家长们就铁了心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开始给孩子增加各种“营养”,学习名目繁多的各类功课,让孩子不堪重负,有苦难言。孩子确实乐不起来啊!

如果我们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发点,带着孩子做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一定乐此不疲,其实孩子们有一颗快乐的心,比什么都好。

国情不同,传统不同,教育方法也应该有差异,应该随着时代要求,环境影响而有所选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外的快乐教育固然好,可是他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独特的国情环境,也有他们的人才成长与选择的标准,而国内的这些因素与国外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味照搬他们的做法,要整合自己身边现有的教育资源,应对宏观教育环境,给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如何让他们璀璨夺目星光洒满天空,要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造就了孩子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地选择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而将来孩子迎来的可能是现实严酷的打击,会让孩子失去自信乐观,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意义,直至怀疑人生!

快乐教育的时候,要有与之匹配的苦难教育,否则,孩子获得的营养就是不健全的。

总之,我建议:您可以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但要结合孩子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而且要辅之以吃苦耐劳的品质教育,循序渐进,终身发展。

人生没有返程车票,希望孩子过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