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金庸:記憶中的8首經典金庸影視金曲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一直以來,不管中國還是外國,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不乏“金迷”。金庸先生,用一支筆在無數人心中灑下了武俠夢。

366天前的10月30日,一代“大俠”與世長辭,享年94歲。

飛雪兩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部小說不斷被改編、翻拍,既是一代人的武俠夢,也是一代人最難忘的回憶。

記憶中的8首經典金庸影視金曲

這十四部小說中,描繪了一個個亦真亦幻,讓人神往的江湖。真是孤身俠客行,千里快哉風。

當年武俠風最熱的時候,人人皆讀金庸。在那個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黑白電視裡的刀劍如夢,成全了幾代人的英雄夢。序曲響起時,就是江湖短暫的再現,曲終人不散味。而今回首,那些承載記憶的旋律,已成絕唱。

1《鐵血丹心》

鄧偉雄作詞,江湖與情意,豪放與婉約。顧嘉輝作曲,亦柔亦剛中,是關西大漢的鐵綽板與十七八女郎的紅牙板結合。每當急促的絃樂如漫天風沙般響起,羅文與甄妮對唱,我們開啟了蒼茫的江湖。

2《愛江山更愛美人》

我個人最喜愛的是94臺版的《倚天屠龍記》,它匯聚了史上最媚人的周芷若、最瀟灑的楊逍、最豪情的殷天正、最陰險的朱元璋、最討人厭的丁敏君、還有最迂腐的滅絕師太。

人物經典,相得益彰。金庸的江湖世界,時而豪氣沖天,時而兒女柔情,一首《愛江山更愛美人》,道不盡這萬種風情。

3《刀劍如夢》

94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後,TVB引入版權,並請林夕在片頭原曲《刀劍如夢》的基礎上,重填粵語歌詞《刀劍若夢》,仍由周華健演唱。

國語的《刀劍如夢》和粵語的《刀劍若夢》,兩個版本,一字之差,但都高度契合《倚天》中的人物命運。

4《歸去來》

如果說金庸小說中最為至死不渝的愛情,那一定是《神鵰俠侶》,這一場曠世絕戀,在胡兵、希莉娜依演唱的《歸去來》中淋漓展現,最痴情的楊過,最清冷的小龍女。

5《難唸的經》

對於《天龍八部》而言,我個人感覺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就如金庸先生引用佛教“天龍八部”為主線一樣,整本書都是無常,都在變化,難遂本心。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天龍八部》即是出自佛家“天”及“龍”為首,稱為“天龍八部”,包含芸芸眾生,世相百態。林夕的作詞時,遍翻佛經,佛理入歌。

6《頭頂一片天》

98版的《鹿鼎記》是我覺得最傳神的,陳小春的韋小寶將書中人物完美演繹。金庸先生寫書大多以江湖快意,武俠恩仇入題,而《鹿鼎記》卻是惟一寫廟堂之高的爾虞我詐的作品。

7《滄海一聲笑》

這首《滄海一聲笑》背後的故事可是不少,當年黃霑為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譜曲時,寫了六稿都不是很滿意。隨意翻閱古書《樂志》,看到一句“大樂必易”。最“易”的莫過於中國五聲音階,黃霑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宮”。到鋼琴前一試,果然婉轉動聽,極具中國風特色。

這首歌被多次翻唱,而最為經典的版本,我覺得仍是黃霑、羅大佑、徐克合唱的國語版,據說當時三人在錄音棚裡喝的大醉,唱到盡興處更是肆意狂笑。醒來後羅大佑說要重錄,而黃霑卻說,這一版最好。

洋洋灑灑、一瀉千里的曲子,配合電影中快意恩仇,死生契闊,江湖滔滔頓時展現。

8《笑紅塵》

一曲笑紅塵,《笑紅塵》這首歌曾被央視評委香港十大武俠金曲第一名,雖然說《笑傲江湖》的電影版顛覆了小說,但看過的人們都覺得,只有林青霞才是真正的東方不敗。

雙眉如鋒,鬢如刀裁,紅裝時風情萬種,男妝時冷峻霸氣,無論哪一種,都是傾城的絕色。席地而坐,揮指彈唱,談笑間也有坦然自若的氣度。

一首首歌,一段段曲,打開記憶的匣。如果說,浮躁忙碌的人生中,還有一個角落留存了江湖夢,那就是在這些歌中。金庸仙逝,令我們夢破江湖。但他塑造的武俠情節,讓我們永生難忘。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人生苦短,歲月無情,誰的人生都抵不過歲月的無情。金庸先生的離去,除了帶走我們的記憶,也帶走了一代人的江湖。

百萬大境 七年醇熟

電梯洋房 最後20席

機會難得 全城臻藏

瀋陽美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