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倾诉本身就在治愈,说出来就是力量

看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是和小哥逛书店时,经不住的他的软磨硬泡才买的。一直以来民族情结太重,东野的著名推理悬疑作品忍得住不看,怎么可能去喝这么一碗温情的鸡汤呢!

去看近期上影的中国版的《解忧杂货店》,是因为在影院等看《心理罪》时,撇了一眼身边的《解忧杂货店》的大海报,被其漂亮的色调惊艳了。然后,在大脑里经过十几天的发酵,以决定性的优势胜出火遍大江南北的《前任3》,赶在影院下线之前一睹其风貌。

另一个原因是上周有一朋友说,在影院里没看到《七十七天》,成了她2017年的一大遗憾,的确,有的东西错过就是错过了。

这部影片中导演使用的色调,完全颠覆了以往中国电影中一条杂乱小巷里一个杂货店的形象(脑补一下大家身边的杂货店吧),宛如现代派油画一样的漂亮和精致。令人想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画风清丽,色彩浓重。

不论是原著的内容还是改编的影片都是一部满载温情的故事,相比当下那些青春的世界里爱情就是天就是地的热浪,《解忧》无疑是一股清流。习惯推理小说的东野圭吾笔下呈现的杂货店必然不只是一部善良慈爱的解忧爷爷答咨询者问这么平淡,时空的交错、分开的故事却无痕镶嵌连接在一起,满满的温暖。如果你想静一静,《解忧》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部温暖治愈系的电影,怀念那个可以写信的岁月。看原著的时候,虽然脑洞大开,但解忧店的老板的形象还是没有脑补成功,电影里成龙转身的瞬间,华丽丽觉得就是他了,非他莫属,影片的灵魂,突然觉得影片别的角色谁演都可以的那种。

倾诉本身就在治愈,说出来就会有力量。你经历的一切美好,都因为自己值得,其他人,都只是路过。

怎样才能运动会得第一名啊?那你举办一个只有一个人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