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把亲子关系“逼上绝路”:孩子,读书苦一时,不读书苦一辈子



近日,多地公布开学通知,小学生最晚的开学时间会推到5上旬或者中旬。老母亲终于看到了曙光。


2020年的世界读书日,遇上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爆发,特别想和孩子们聊聊读书这个话题。


这段时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已经把我们的亲子关系“逼上绝路”:神兽要出笼,爸妈要归西……无比贴切的描述。


面对随时想逃离上网课的孩子,做父母的只能咬牙坚持。


读书的苦,只是苦一时,

生活的苦,会让你苦一辈子


孩子,我当然知道读书很累。


但是,再苦再累,我们还是会逼你读书的。


中国的疫情刚刚有所缓解,国外却是大爆发。很庆幸我们活在中国,国家全力救治每一个人,但是你知道国外是什么一个情况吗?


高额的医疗费用,多数国家只有有条件的人才能得到治疗,而穷人基本上得不到保障。


外国的月亮不都是圆的,如果你活在底层,你连月亮都看不到。


还记得我陪你看过的《风雨哈佛路》吗?



女主丽斯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患有精神分裂症,在丽斯15岁时死于艾滋病;父亲进了收容所。


丽斯需要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看不到尽头。


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



她用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斯开始了求学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


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通过努力,她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


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大学。



知识改变命运在我们国家深入人心,其实无论在哪里,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读书的苦,只是苦一时,生活的苦,会让你苦一辈子。


如果丽斯不去读书,她的人生会有多苦,根本不用说都能想象得到。


当社会淘汰你的时候,连声招呼也不会打


再说说当下环境。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年少时不努力读书,没有获得知识技能、思维认知上足够的储备,未来只能像齿轮一样循环往复地转,看不到任何前途,还会面临随时被淘汰的风险。


甚至都不用等到未来,从孩子读小学开始,每一个人生节点都会体现出“有选择”和“没有选择”的区别。

在小学,孩子如果最基本的功课都搞不定,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怎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课本以外的学习,发展兴趣爱好抑或升级思维认知。

还有初中、高中……就算勉强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是你选工作,还是工作选你,与你这些年的积累息息相关。


而这些积累大多又源自你读过的书,当足够的知识转化为高于普通人的认知,你才有了议价的权利。


几年前,考研名师张雪峰和企业家马丁在《超级演说家》的一番争论火爆网络。

节目中,面对张雪峰老师应该先考研、后就业,先努力提升自己学历、知识的言论,嘉宾马丁当场进行了反驳:

“我告诉你我的公司没一个重点的!”

面对马丁的质疑,张雪峰老师霸气回应:“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强!”


一语中的,让马丁顿时语塞,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

人们总说学历不代表能力、学历根本就只是一张薄纸,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学历的背后,是素养、是能力、是格局、是不同的认知层次。


幸好知识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却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


这几年,董卿真的不要太火。从春晚当家花旦到《朗读者》制片人、从事业型女性到一位妈妈,岁月匆匆逝去,但她变得越来越知性、优雅。


这种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涵养与气质,与她从小酷爱读书不无关系。


从识字起就开始大量的接触古诗文,到了寒暑假父母还给她列名著书单,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天睡前读书1小时的习惯。

我们羡慕董卿现在的光环,更应该看到她读书路上的那份坚持。读书不是短期可见回报的“速食产品”,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用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改变着人的一生。


去年“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们强烈关注。



这8位博士,最高年薪201万,最低的年薪也有89.6万。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


世界正在狠狠惩罚不读书的人


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其中有一期令我深受感触。


田北辰,父亲是香港一代裤王,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王国。

到今天,坐拥全球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商界可以说是无人不识。


节目里,田北辰变身时薪只有25元的扫街清洁工,每天做九小时厌恶性工作。



每日生活费只有五十元,住在不足十五尺的“豪华笼屋”里。从早做到晚,除了扫街还要清理垃圾桶。


一天下来,除掉车费十三块和一顿午餐费(午餐是最廉价的三明治),身上只剩15元。



还不到两天,信奉“只要有斗志,弱者也能变强者”的田北辰就感叹道:

体力上很累,第二天开始就有点得过且过,如果要做一个月或者半年,我未必有斗志。

这两天,我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

廉价的劳动力换回微薄的薪水,能吃饱就不错了,何谈明天。


然而,即便是如此辛劳的工作,却还有很多人在白班结束之后,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夜班,否则白天赚的那点钱根本不够交房租、养活孩子。

节目接近尾声时,几天的体验让田北辰有了深刻体会:

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相对频出博士拿高薪的新闻,也有不少孩子辍学想当网红的新闻,着实辣眼。


太幼稚的孩子,以为学校是地狱,社会才是天堂。

殊不知,社会的残酷超出他的想象。


知乎上有个提问:那些出身底层的孩子,假如当时没有考上985/211,会损失和错过什么。

有一个6.7K的高赞回答,其中两句直击人心:

“这个社会,正在经历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时代,而你可能大把时间正在荒废掉。

而读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喝82年拉菲的人,心血来潮,也可以去夜市小摊换换口味,但是大多数逛小摊的人,恐怕不会有机会喝上拉菲。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究会有天渊之别。

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就有无限的可能。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


最后,再回到《风雨哈佛路》,把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送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想要多一些选择,就要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