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价“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后来怎么样啦?

子曰读历史


哪里存在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都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大家可能知道的故事是,吴三桂当时作为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受崇祯之命。后来让他勤王,去打仗总不能带着一大堆女人啊,所以陈圆圆就留在了京城。

可是就在这个期间,京城限落,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李自成占领了京城。

看到这个情况吴三桂也没有办法,就带着自己的兵士先回去了,打算先观察一下情况。

后来四月份吴三桂打算进见李自成,可是李自成的下属夺走了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就受不了了,一怒冲冠为红颜,带领清兵打入了北京。

可是大家想想都知道有太多的漏洞了,首先清朝时期就没有这段历史,如果是真的,肯定是要说出来的。另外如果吴三桂是这样的一个人,总兵这个位置以及后来的地位,他就不可能拥有。

所以事实上是吴三桂思考了半天,觉得第一清兵势力强大,另一方面农民起义军真的没有前途,但是又不好直接投降,正好给了个理由,借坡下驴,还给自己落了一个好名声。

至于陈圆圆,大家大概也能猜到结局,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是应该和吴三桂度过过一段美好时光,晚年我更加偏向于成为尼姑这个结局。


行话历史


评“冲冠一怒为红颜”!

“恸哭六军皆稿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的一首《圆圆曲》,似乎把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责任归到陈圆圆身上,吴三桂降清的理由也似乎很简单:为了女人!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么你也简单了!且不说陈圆圆不一定是“红颜祸水”,关键是吴三桂没那么“简单”:

首先,陈圆圆的身份不足以让吴三桂背上叛国骂名。陈圆圆本来是秦淮八艳之一,是一名色艺俱佳的妓女,也不知道以色事过多少人了!大概在崇桢十五年的时候,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后辗转送给了吴三桂。陈圆圆不仅出身低贱,在吴府的地位也低,一直就是一个妾,年老色衰还遭吴三桂冷遇。说吴三桂会为一位出身低贱、地位低下的女人叛国,别说我不信,吴三桂自己都不信。

其次,吴三桂父亲吴骧及全家老小都在李自成手里,吴三桂不会为了女人让老父送命。吴三桂自己心里清楚:只要降清,老父亲肯定活不成了!陈圆圆重要,老父亲的命更重要,一个稍微有点孝心的人,让他在老父亲和小妾之间做个选择的话,肯定老父亲更重要。为了一个妓女,让老父亲丢命,这种事一般人做不出来,吴三桂也不会去做!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不顾老父性命之忧,反出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呢?我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1, 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做法危及吴三桂代表的官绅阶级利益。李自成的大顺军进了北京城后,立即对前明的官绅进行“拷掠”和“追脏”,也就是让这帮当官的以及地主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还下了指标。更可怕的是,这个还作为政策在全国推行。这个激进做法一下子使地主官绅绝望,北京城和各地的“追脏”消息雪片一样飞向山海关,使吴三桂犹豫了,本来准备投降李自成的决心动摇了!

第2, 满清给出的筹码高于李自成。崇桢上吊前,封了吴三桂一个“伯爵”——平西伯!让吴三桂带兵勤王,保卫北京城,顺带着把来自陕西的李自成平了。李自成进北京后,为了拉拢和争取吴三桂,承诺给吴三桂封侯!而满清多尔衮开出的条件更诱人:封“王”!吴三桂在平衡各方给出的筹码后果断降清,最终如愿被封“平西王”!这才是吴三桂降清的最大动力!

第3, 箭在弦上,身不由己,将错就错!早在李自成沦陷北京的时候,在辽东监军的童达行向吴三桂建议向清军借兵复仇,事成以后,割让黄河以北地区给清,在南京另立皇帝,存续大明血统。吴三桂犹豫了很久以后同意了童达行的建议,以自己的名义向多尔衮写信借兵,多尔衮同意吴三桂的条件,引清兵南下,与吴三桂在一片石夹击李自成,李自成大败。多尔衮入关后,迎顺治入主北京,命清兵和吴三桂追击李自成。多尔衮兑现了对吴三桂封三的承诺,但没有兑现与朱明王朝划黄河而治的承诺。在清兵的裹挟下,吴三桂骑虎难下,只能将错就错,从北京一路杀到云南!

综上,吴三桂降清,根本的原因还是核心利益驱使!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只不过是他叛国的“遮羞布”而已!

至于陈圆圆,被吴三桂抢回后,一直陪着吴三桂辗转征战至云南,但一直是小妾的身份,年老色衰,被吴冷落。郁郁而终还是出家为尼,就不得而知了……


一叶碧云



坳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都是形容明末政治家与军事家吴三桂因为爱妾陈圆圆落入李自成手下李宗敏手里而大怒,决定不投降李自成而是投靠了清军的故事,那么陈圆圆是何许人也,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住了大将军吴三桂呢?


陈圆圆是秦淮名妓之一,是大臣田弘为了献媚崇祯皇帝而特意训练的舞姬,陈圆圆是一个天资聪颖舞蹈天分极高的女子,本来这样的女子得到皇帝的青睐是板上钉钉的事,可那时候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崇祯皇帝连皇位都快保不住了,还哪有那个心情谈情说爱那,于是陈圆圆落选了只好重回田弘府中。


正值吴三桂进京,田弘为了自家安危就请吴三桂来府中做客,这一做客不要紧,陈圆圆那曼妙的舞姿,优美的身段,俊俏的脸庞把个吴三桂迷的神魂颠倒,吴三桂当场就说只要把这个女子送给我,我就保你一家安危,田弘尽管心里不愿意,但是为了保命不得已把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


后来崇祯皇帝派吴三桂去镇守雁门关,吴三桂不得不暂时与陈圆圆分开,可没想到这一分开不要紧,李自成趁机打进了京城,并且没等吴三桂去救,崇祯皇帝就吊死在了煤山,再后来就听说这个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就跟土匪进了城一样,本来天下都是他的,可李自成却把这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为了勒索钱财竟然绑架大臣,就这样的智商还做什么皇帝啊,就适合做个土匪头子。


他的部下李宗敏烧杀抢掠无所顾忌,就这样抢了陈圆圆惹恼了吴三桂,最后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夺回了陈圆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爱情都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吴三桂投降清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那时候吴三桂还不认识什么陈圆圆,哪里来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呢?


吴三桂可是一个政治家,他知道李自成进了京城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李自成称帝天下臣民一定会归顺的,那成想李自成就跟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这东西明明已经是自己得了,可偏偏不要就抢,一下子尽失民心,并且最重要的是李自成绑架了吴三桂全家老小,逼迫吴三桂投降,吴三桂心想现在就逼迫我,等我真的到了你手下,我还能活命吗?就这样吴三桂权衡利弊之下投靠了清军。


坳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首诗是诗人吴梅村写的,而且最讽刺的是吴三桂曾经打算花千金让吴梅村删掉这句话,只可惜被吴梅村拒绝了,真是讽刺啊!



婉兮历史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大明中央政权土崩瓦解。这位“天子守国门”的崇祯皇帝自缢身亡。

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手握五万精兵,眼见摇摆不定的时局,他也一愁莫展。

以他的军事实力进京“勤王平叛”,他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拥兵几十万,风头正劲的闯军的。杀入关外,奸灭满清,自立为王。他想想那支八旗劲旅自己都头疼。

给他的选择只有一条,依辅一方得己生存。

左右权衡之下,他心中的天平倾向了李自成一方,最起码闯王是汉人,如果依辅满清,自己难免落下一个“汉奸”的骂名。

正在此时李自成的使臣来到了山海关,并送上白银四万两,以犒劳吴三桂的军队,并招降吴三桂。

吴三桂也答应受降,随即带领亲兵进京面见闯王。然而,在进京的途中遇到了一个来为他送信的家奴,信是其父吴襄写给他的,(我想改变历史的是这个小人物,他如果走错路,没遇见吴三桂,吴三桂进了京城,历史将为之改变)吴三桂在信中得知,闯军为了查抄明臣的财物,拘禁并鞭打了他的父亲,要他“亟来救父”。在有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行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
这一事件成了触发吴三桂降清的偶然因素。

父亲被打,爱妾被抢,侵犯了吴三桂的利益和颜面,长言道:“杀父之仇,夺妻恨”。自然让吴三桂勃然大怒,最终在“一片石”剃发降清,引清兵入关。留下一个“汉奸”的千载骂名。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后世人为此下的注解。“为红颜”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充其量是吴三桂降清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吴三桂一代枭雄,他必然是依据局势的变化,三方实力的对比,做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至于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的命运如何?最后又香魂归于何方呢?史料和民间有几种说法。

其一【昆明城破·自缢身亡】

陈圆圆在山海关大战之后,就一直跟随吴三桂。吴三桂被清王朝封为平西王,陈圆圆也伴随他来到云南,后来吴三桂又起兵反清,兵败。清兵攻破昆明城时,陈圆圆自缢身亡(有说绝食而死)。孙旭的《平吴录》就说吴三桂叛乱失败时:“桂妻张氏失死,陈沅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死”。《平滇始末》也说:“陈娘娘、印太太及伪后郭氏,俱自缢。”

其二【离宫入山·出家为尼】

城破之日,陈圆圆并没有自杀而亡,而是在昆明宏觉寺削发为尼,后逃至城西三圣庵为尼,法名寂静,一直活到康熙二十八年之后,寿至八十而亡。

其三【逃亡贵州·隐姓埋名】

清兵破城,吴将马宝护送陈圆圆及其子吴启华逃亡到贵州恩州府岑巩,在此处定居下来,并取名马家寨。陈圆圆母子一直隐姓埋名,死后便葬于此地。其墓有碑文曰:“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吴门聂氏”指的就是陈圆圆。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

在明未清初动荡岁月中的一代奇女子陈圆圆,无论你魂归何处,你都是我心中既有浪漫气息,又充满时代悲剧色彩的红颜女子。


白玉汤1975


很多人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罪责归咎于一代红颜陈圆圆身上,于是有了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可笑说法。倘若吴三桂真的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归顺大清,那未必有点儿戏。而且吴三桂只是当时关宁集团的一个首长,并不能代表所有弟兄的意见,要是大家都不想投靠清军,那吴三桂势必会成为众矢之地,不可能顺利地引清军入关。

很多人喜欢用英雄的角度去评价历史,好像除了某个人的作用外,其他人都只是打打酱油,一无是处。如果你的领导作出极其错误的决定,难道你们都会乖乖听命吗?答案不用我多说了。吴三桂之所以可以牢牢控制关宁军队,就是因为他的每一个决策都代表着手下众将士的普遍利益。为啥吴三桂没有和李自成合作的原因也是很明显,李自成在明朝旧势力的眼中就是贼寇,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只有让新的满清势力主宰天下,才有可能使自己和整个关宁集团的利益受到最大的保护。

接下来说一说陈圆圆的结局。总结历史上关于她的传记以及民间传说,大体有三种说法。其一是陈圆圆被吴三桂抢回后就一直跟随吴三桂,后来吴三桂反清失败,陈圆圆自缢身亡:其二是说她被吴三桂厌弃后于昆明破城之日遁入空门,削发为尼;其三是说她在清兵破城后被护送至贵州,从此隐姓埋名生活。


三十历史


我说两句,这又是典型的男人犯错让女人来背锅。男人嘛,总要为自己的选择找个理由和借口,不然这老脸往哪搁。按照当时的情况,史书记载老吴从山海关准备回京向闯王投降,半路突然听闻老爹被杀,圆圆也变成了扁扁,这才一怒为红颜,开关放马进中原,停着挺同情挺豪气。但我个人分析有几点,首先史书如果没记错,老吴确实准备回京叩拜老李,但是我认为他其实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老吴只是为了回去周旋,然后救出家人,最终还是会投靠满清(后面他再反,说明此人天生有反骨)。大家试想一下,投降老李他不过是个亡国将军,还是要守他的山海关,而投降满清呢,那就不一样了,他就变成了满清的开国功臣,封王封侯的,所以我认定他不管有没有陈圆圆他都会反。其次满清之后,史书都是被“修改”过的,该美化的美化,该消失的消失,我都不知道我现在读的史书到底真还是假!


和之道在于和


假话呗,如果说背叛李自成,投靠清军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背叛大明,投靠李自成,这个是为了哪个红颜。

再有后来在云南起兵造反,又是为了哪个。


叶飘刀


陈圆圆是明未清初时期的一位美丽美子,也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子,吴三贵冲发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陈圆圆了,她也被后世认为是左右清明两朝大势的关键人物。然而关于陈圆圆是怎么死的,却依然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陈圆圆本名陈沅,关于她的事迹,历史记载非常简单。《明史。李自成传》、《清史稿。吴三桂传》仅提到吴三桂因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而愤起引兵进攻李自成的情节。

《甲申传信录》记述较详,说李自成入北京后,刘宗敏居皇亲田宏遇第,向吴三桂之父吴襄索取陈沅,吴襄回答说陈沅已送宁远(今辽宁兴城)吴三桂处,而且已死。

姚雪垠《论》一文据此断定陈圆圆于崇祯十六年死于宁远。这一结论引起了一些异议。有人认为此说理由不够充分,因为吴襄在刘宗敏威逼之下说陈沅已死,很可能只是敷衍之辞,并非实话,而且刘宗敏索取陈沅一事本身也值得怀疑。谈迁《国榷》、计六奇《明季北略》、叶梦珠《续绥寇纪略》都采取了《甲申传信录》中所谓陈沅已送宁远的说法,但未提到她到宁远即病死的情况。

图为影视剧剧照

据明、清之际的传说,陈圆圆并非死在宁远。吴伟业《圆圆曲》即采取了时人传说,记述了陈圆圆在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李自成所得,后来又复归吴三桂的情节。诗中还有“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的句子。这是说吴三桂奉命向陕西、四川进兵时,陈圆圆一直是相随的。但是陈圆圆以后如何,诗中就未涉及了。康熙时陆次云的《圆圆传》所述陈圆圆的故事比较完整。传说中吴三桂在云南被封为平西王后,建苏台,营郿坞,华贵无比,陈圆圆常歌“大风之章”,向他献媚,吹捧他“神武不可一世”,因而受到吴三桂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房之宠。后来吴三桂的叛乱,本是出于陈圆圆的“同梦之谋”。陈圆圆的结局,也和吴三桂一起“同归歼灭”。这里,被“歼灭”的细节未具体言明,大概是指被清军所杀或作为罪囚被处死。

钮琇的《圆圆传》写于陆次云之后,关于陈圆圆在云南的生活写得比陆传要详细些,但陈圆圆的行为与陆传所云截然不同。钮传说,吴三桂进爵为王之后,在昆明占据五华山永历故宫,他欲将陈圆圆正妃位,陈圆圆婉言推辞了,吴三桂就另娶一女。而后娶之女悍妒绝伦,群姬之艳而进幸者则杀之,只有陈圆圆能顺适其意,她屏谢铅华,独居别院,不与争风而且亲若娣姒。

吴三桂图谋叛乱,陈圆圆有所觉察,但自感力不能禁,就以年迈为由向吴三桂求为女道士,得到许可后便离宫入山,幽居净室,与药炉经卷为伴,晨夕焚修,为善是乐。此传写到吴三桂失败后其家被籍没时,并未见圆圆的名字。关于她的下场只写道:“其玄机之禅化耶?其红线之仙隐耶?其盼盼之终于燕子楼耶?已不可知。”钮琇把圆圆之死作为疑问提出,为后人留下了一桩神奇的悬案。


邓振华


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为了贬低吴三桂的为人,将其塑造成一个荒淫好色的小人,以宣泄当时人们对于吴三桂放清兵入关的痛恨。

从后来的种种表现来看,吴三桂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做事果断狠毒,老谋深算。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做出那么草率的决定?

吴三桂之所以要投奔清朝,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李自成那里看不到希望。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没有做好安抚工作,而是大肆的烧杀抢掠,特别是对于前明的官员,做法更像是一群土匪。

吴三桂本人就深受其害,家族被抢被杀。经过这一番折腾,吴三桂看清楚了李自成流寇的本性,知道李自成很难成大业。而且在李自成那里也得不到任何的安全保障。

别无选择之下,吴三桂只好投降多尔衮。


姚看江湖


李自成打进北京皇位没坐稳,没有控制好手下将领任由他们强取豪夺,造成京都管理混乱,军队战斗瓦解松懈,由于大将刘宗敏强抢明朝边关守将吴三桂红颜知己陈园园,军师李岩几番阻止不了,恼羞成怒的刘宗敏杀死了美人陈园园,吴三桂知道后怒发冲冠,转投清兵从三海关一路打进北京,李自成当皇一个多月就灭亡,其结局值得后世总结、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