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学习书法自学成才是不可能的?

壹庸诗书文


可以自学成才,但搞清楚一点,自学是通过看书看视频临帖自己学会。不通过其他前辈言传身教,也不去花钱学习技法,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能成才,很多年以后能成。有自娱自乐的精神很好。

自己研究几年抵不上高人的一句话,一旦自己自学的根基打好了,其他人的话也就听不进去了,至于根基是否方正,自己看不到,别人看到说给你,你也听不下去,必成大器。





畫匠摩雲


自学书法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的,概率相当小。主要表现是训练时间相当长,基本功→临帖→创作,这三大部分技法,至少十年以上能学个大概,有些核心秘诀不一定都弄清楚,有的书写手法习惯还可能是错误的。为什么说: 学习书法没有十年、二十年不行? 就是因为很多自学者特别自信,以为悟性高,肯下功夫,一定能成功,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了!有的人练了十几年、几十年,始终不知道什么叫书写技法,一个帖的笔法动作都没有写对,执笔姿势始终是错误的都不知道,一直照着字帖写……试想,书法原理常识都不懂,训练方法方面没有什么套路,这样的基础条件,能自学成才? 做梦吧!因此,自学成才是有必要条件的,一枚鸡蛋不用母鸡爬窝,也得用专业的孵化器,它自己变不成鸡宝宝。

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只需手指动一动,即可在网上搜看各种各样的有关书法教学方面的文章、图片、视频讲座,比起二十多年以前,更早些时候好多了,可读的资料确实令人眼花缭乱,但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什么水平的人都可以编辑字帖、编写教材,谁都可以发表论文、搞书法讲座、办班招生……总体上看似乎是很可喜的事儿,事实并不是很乐观,为什么呢?零基础初学者不知道谁讲的好,辩不出来谁说的对,一会儿按他的作法练一阵子,一会儿再试试别人的方法灵不灵,拆东墙补西墙,结果费了很久时间,没有学懂、没有练好。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

啰嗦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个问题: 真正的想要学好书法,必须求师,只有在老师正确指导下正规系统的练一段时间,把基本功技法都掌握熟练了,再转向自主练习,隔三差五的让老师复查一下,这样做才是正道。否则,自己闭门造车,那就是旁门左道,很容易误入歧途。

即使情愿拜师学艺,那也要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好好考察考察老师的资质与背景,千万不要盲目崇拜名家,一定要访明家,以免误上传销贼船……

那么,初学者怎么知道哪位是明师呢? 我告诉你一个办法:

第一,看他的教学设计。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方法示意图

第二,看他的执笔姿势。指法分布与职责分工必须科学合理,指法、腕法、肘法需要协调一致。如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09000689aa11d38e2b\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不光是学习书法可以自学成才,我觉得任何行业都存在自学成才的可能性!

霍元甲幼年体虚多病,父亲不肯教他习武,怕坏了迷踪拳的威名,霍元甲只是隔窗远望,偷偷在后山枣树林自己研习,武功竟然超过跟随父亲学习的自家兄弟,后来父亲还是决定接受霍元甲习武,并给予霍元甲一定的细心指点,霍元甲最终竟然练至武功盖世,成为一代民族英雄。

跑题了。我们回到题主的书法命题。

书法学习与习武一样,有名师指点也好,可以少走弯路,进步可能会快一点,但没有老师指点也罢,有前人书法经典在案,笔墨纸砚配置齐全,再加上万能的互联网支持,怎么就不能自学成才?就算是多走几步弯路,也没什么不好,这样产生的经验教训才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的确是得到书法世家的传承,也得到卫夫人的一对一教学,最终成为书圣,万古留名。

可是还有个草圣怀素呢,他可是没人教他的野孩子出身,十岁突发奇想,坚定地做了和尚,在和尚庙倒是有一个书法大师可能启蒙了怀素,但那个老和尚却是一个欧体楷书高手,在草书学习上应该给怀素教不了多少东西。

怀素为了苦练草书,想了很多办法,有人说他身在佛门不事佛,我看也有一定道理。怀素在庙里就坚持做一件事:自学草书。

到了20岁上下,怀素已经成名,有一天他去拜访李白,李白看了他的书法后,写了一首诗盛赞怀素草书: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拜师前作品《秋兴八首》

李白这首诗其中“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这几句充分说明,怀素已经少年成名,须知此时的怀素并未拜师。

当然,话说回来,能拜师还是拜师的好。书法这个行当,既是你不拜师可以学成,没人做你的带头大哥,带你混脸熟,教你书法江湖的规矩,你也走不远,就像怀素,虽然自己已经学成书法,最后还是要有颜真卿、李白等等名人高官提携,正所谓一半是自己努力,另一半人家提携。

怀素晚年作品


永书101


因为书法是有很多技巧和素养结合的,自学前提下也得涉猎大量理论和专业老师的交流


1支笔


学习书法,自学成才是可能的。

为什么有人说是不可能的?究其原因:一方面,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比较抽象;另一方面,书法用墨表现出来,没有其它色彩,比较单调。这两方面决定了学习者难以坚持下去。

但是,对于有志学习书法的人,对于赖得住寂寞的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成才,历史上和当今社会这种人也不少。只不过通过自学这条路要想成才,困难很多,较艰难,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甚至更多时间和精力。

要想自学成才,首先要有充足的时间,其次要买一本好字帖,多观察多比较,与同道多交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磨其筋骨,劳其体肤,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一定能自学成才!

下面是我的书法,仅供自学者参考








刁治凯书法


不自学成才,怎么成才?

那些名牌大学出身的学士,硕士以及博士不少,而且个个有所地位,书法水平怎样?算不算成才?

书法人最可怕的是拿自己太当回事!可能我也是如此!提出这种主张的人无非是让书法人去拜师,拜名师!

拜师学习是对的!但对于现在社会,也仅仅适合低端,中端,至于高端班!那些老师还没有进去高端呢!教什么啊?教怎么按照自己理解的书法去写?去练?

我的观点是,初学可以拜师学,中级也行!至于高端的,还是自己悟吧!找对古贤的法贴,一定要找对,自己去练,去理解!适当地吸收一些自己能理解的正确的书法讨论,那样,拜师进去殿堂的可能路径!


一笑貫长天


我自学书法二十余载,并且在成人软笔书法等级考试中获得7级!自学书法成才,需勤奋,多读帖和临帖,多参观展览,多参加比赛!




正友27


哈哈😄,毛主席的狂草是那个老师教的?盖世神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能解释?那是独创,是性格心胸宣泄,铸就了独成一派风格。书法也可以创新……


绿洲贺林


首先我认为:天下根本就没有不能通过自学而成才的人和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自学成才虽然不易,有良师益友固然重要,但自学历来就是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政治家等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像美国科学家、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终身仅在学校念过几个月的书,一生却有上千种发明。世界革命活动家列宁自学完成大学四年全部课程,最终以校外生资格取得国立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证书。梵高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一样自学成才成为世界著名的绘画艺术家。大文豪欧阳修借书自学,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等等自学成才的人和事举不胜举。


自学虽然没有老师的辅导,但学习永远不会晚,可以通过博览群书和努力,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中会取得成功,最终实现自已的愿望。自学贵在坚持。说到自学书法,就有当代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启功,自成的“启体”。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自学书法成才“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为个人之见解,如大家有更好的解答,欢迎一起分享,在此祝大家解答分享愉快!


下图为:书法家启功自成的“启体”


Tu2020


书法自学成才的都是天才,不是绝对的说不可以。我本人的字写的一般,但并不影响我对书法的理解。一定要临帖,而且要练古帖。初学行书建议文征明,楷书就唐楷。很多不懂的或者刚入行的动不动看别人的作品就说有本事写个楷书。其实书法楷书是最简单的,行书次之,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很多人一辈子都写不好草书。楷书看笔法结构,行书看章法布局结构笔法,草书看章法布局意境。看个人喜好,有的人喜欢楷书,有人喜欢行书,有人喜欢草书。楷书是基础,如果喜欢行书或者草书就不要花很长时间去练楷书,掌握好结构就行了,如果花很多心思在楷书上,那么你的行草肯定是写不好的,或者说达不到一定的境界,楷书写多了写行草会死板缺少灵动。\u2028指尖敲打的文字永远不会有执笔跃然于纸上情感。笔尖划过的沙沙声是最动听的乐章,字里行间不单单表达的是文字本身的含义,字里行间之中,笔画的粗细,力度的强弱,墨色的浓淡,字体的大小,整篇布局的安排。才能完美的表达出的书者本心。在握笔的一瞬间,我便是笔,笔即是我。这是我对书法的理解。上好的书法作品能使人在看到书法作品的同时融入其中,将自己带到作品里面去,脑子里应当是书者本人当时握笔挥毫的画面。次之的作品也应当经的起品味,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以上见解仅代表我自己,欢迎大家指点,附上自己写的江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