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購物習慣 陝西市民居家少出門帶火“雲買菜”

改變市民購物習慣 激發社區消費活力

近日,數據分析公司QuestMobile發佈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戰疫”專題報告》顯示,中國生鮮電商整體日均活躍用戶從平日不到800萬,到春節期間突破1000萬,節後再破1200萬。“少出門,少聚集。”一場疫情,讓不少陝西省內的市民的購物習慣發生了改變,在日常買菜這件事上也有了不同的嘗試,很多人線上買菜熱情高漲。記者走訪發現,“雲買菜”已在各大社區迅速流行起來,很多老年人的日常採購也從線下轉至線上。

動動手指不出門即可買菜

線上購物模式受青睞

“您好,這是您購買的商品。”昨天上午,一位外賣小哥提著一袋子打包好的蔬菜,在陝西省內城東一家小區的大門口,與顧客完成了配送交接。收貨的侯女士說,前段時間外出買菜受限制,使用線上購物模式下單後,配送員直接送到小區,買菜方便又安全,現在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日常消費方式了。

和侯女士一樣,市民張女士在疫情期間也學會了線上買菜。“菜品多、新鮮,線上購物省時省力。”她說,以前每兩天她都會去逛一次農貿市場或是超市,現在家裡的日常採買幾乎全是在線上下單的。

65歲的李女士也是疫情期間跟女兒學會了線上買菜,現在她的手機裡安裝了好幾個生鮮配送APP還關注了好幾個超市的公眾號。“今天這家超市的豬肉做促銷。”“明天這個平臺有滿減活動。”李女士每天都會挨家對比,自己買到實惠貨後還會在微信裡向姐妹們推薦、分享。“線上買菜現在操作得很順手了,現在哪個APP買菜更划算,哪個平臺商品質量好都成了我們圈子裡每天都要討論的話題了。”李女士說。

商家不斷更新銷售模式

滿足各群體“線上賣菜”需求

記者瞭解到,疫情之下,陝西省內連鎖超市、生鮮電商紛紛推出外送服務,不僅自建線上渠道,還入駐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平臺,顧客線上下單後只需支付一定的運費,所購商品1小時內便可送達。“疫情之下,大家的消費習慣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入職兩年多的外賣小哥範師傅感慨道,以往他在工作中常去的地方就是各種餐飲店和小區、寫字樓,近幾個月他出入各個超市、菜場的次數明顯增多了。

不僅是大型連鎖超市,目前一些傳統的農貿市場也開始涉獵線上配送業務,推出了“掃碼下單”的線上購物方式,活魚海鮮、蔬菜鮮肉等一應俱全,市民在手機下單後,在指定時間來到社區提貨地點提貨即可。也有社區便利店開啟了線上業務,在滻河西路附近的一家社區便利店內,記者瞭解到,店主每天都會在朋友圈內發佈店內的商品信息,顧客只需添加店主微信,有需要時直接在微信中下單,單筆訂單金額達到一定數目,店主就會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不少社區興起以小區為單位的社區團購也火爆起來,每天群主在微信群中發佈所售商品信息和價格後,群內的熟人就可以直接通過接龍或者進入小程序直接付款下單,當天或是隔天后大家就可到指定的地點取貨。家住曲江的李女士說,“畢竟如今開車去菜市場買菜,停車費跟配送費差不多,如果'雲買菜'價格實惠、品質有保障,消費者省時又省力肯定願意接受。現在她身邊的親朋、鄰居都是“雲買菜”的常客,就連自己70歲的母親也跟著她學會了線上下單買菜。”除此之外,農產品採取線上直播的銷售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戶解決了銷售難題。

“雲買菜”激發社區消費活力

與傳統消費模式相互融合

隨著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群體節省時間、追求便捷的願望變得強烈,一些能夠標準化經營的產業由線下走向線上,是一種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火爆的“雲買菜”,是社區經濟在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縮影,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社區消費活力。與互“聯網+”緊密聯繫在一起,社區商業藉助快捷的物流和配送體系等,實現線上和線下銷售業態充分結合,提升了廣大民眾的消費體驗。通過整合實體便利店與線上資源,強化“互聯網+”便利店建設,一大批促進社區消費的電商平臺被廣泛使用,助力社區體驗式電商、社區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快速發展。作為瞄準居民家門口的消費模式,社區商業普遍開在居民生活區的“15分鐘以內生活圈”裡,且提供了具備較高性價比的商品,頗受人們青睞。為滿足人們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社區經濟已呈現出越來越下沉、越來越精細化的特點,未來的消費市場必將形成線上線下融合、多業態互補的格局。 首席記者 龔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