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共享優美環境“紅利”

西三路社區環衛工人正在擦拭垃圾桶。記者龐佳藝、張玉鳳
院落錯落有致,街道寬敞整潔,亭廊優雅精緻,在明媚春光的映襯下,清風店鎮儼然一副秀美靚麗的美麗鄉村畫卷。“路寬了、景美了,心順了”成為百姓最真切的感受,曾經繪就的一張張美麗鄉村建設藍圖正變為現實……
垃圾清理,讓村子“淨”起來
“以前我們社區連個像樣的垃圾桶都沒有,每家每戶的垃圾也都沒有個明確的去處,大都露天堆放、就地掩埋。”提起前幾年社區垃圾亂堆的情況,西三路社區黨支部書記盧國才說。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首先必須解決好垃圾問題,讓農村淨起來。西三路社區圍繞垃圾清理、分類處理、日常保潔等內容,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改變以前“髒亂差”的村容村貌。社區成立了專門的保潔隊伍,配備專業清掃工具,定時定點對街道進行清掃,並建設了8處垃圾點,設立20個垃圾桶。
58歲的聶建哲是社區保潔員,每天清晨5點半,她就會準時來到自己的責任路段,開始清掃街道。“我和另一名保潔員,上午主要是對大街進行清掃,並將所有的垃圾桶擦拭一遍,下午不間斷在社區巡視,撿拾出現的各種垃圾。”聶建哲說。


“街道保潔、垃圾收儲只是第一步。”盧國才說,這些垃圾從社區清運出來後,將被送到清風店鎮垃圾中轉站,經過壓縮處理後再送到市垃圾焚燒發電廠。
如今的西三路社區,大街小巷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綠樹紅花,就像是走進了城裡的小區一樣。“現在,我們再也不用為‘垃圾去哪裡’這個老大難問題發愁了。”盧國才笑著說。
去年以來,清風店鎮在實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市場化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農村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鼓勵制定村民衛生公約,落實村民自家門前衛生“三包”等措施,實現了街頭巷尾乾淨通暢、房前屋後整齊清潔、村莊周邊無垃圾積存。
治汙改廁,提升生活品質
在清風店鎮大三路村,農村“廁所革命”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我們村共305戶,從2016年起,就陸續開始了廁所改造,今年我們再完成改建120戶,全村的廁所就全部改造完成了。”大三路村黨支部書記田彥靈告訴記者,今年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100%。
今年77歲的田躍軍自己買了砂石料,請了村裡的包工隊對自家的連茅圈進行改建。“用了4天時間就建好了,還貼上了瓷磚,到時候再通上電,乾乾淨淨、亮亮堂堂,看著都舒服。”看著剛剛建好的廁所,田躍軍高興地說,“以前的廁所衛生不好,一到夏天蚊蠅滿天飛。現在好了,夏天再也不會見到蒼蠅、蚊子了。”

今年3月,清風店鎮嚴格按照市住建部門下發的《定州市2020年農村廁所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強化措施,以點帶面,全面掀起“廁所革命”的新高潮,確保完成1000戶廁所改造任務,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美化村容,讓生活更愜意
4月2日,春光明媚,走進清風店鎮西市邑村,施工人員正對臨街牆面噴塗白漆。“我們投資了40餘萬元對牆體進行美化,到時整個村莊的牆面將呈現徽派風格。”村黨支部書記李強說。
為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西市邑村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街道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群眾生活環境明顯改觀。“以前路邊垃圾長期堆放沒人管,惡臭難聞。現在定期有人清掃,環境衛生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們都說,現在空氣好,居住環境也改善了,比住在城裡還要舒暢。
李強告訴記者,目前該村3條大街17條小巷已全部實現硬化,還投資50多萬元更換太陽能路燈200盞。今年,除了美化牆面,還預計投資10萬餘元,對村裡新開道路重新綠化。“這條路長600米,寬11米,以前路兩側除了種植冬青、小柏,還有農戶自己種的花草,很不美觀,我們準備重新統一栽種銀杏、碧桃等名貴樹種,既經濟又美觀。”李強說。

此外,西市邑村還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建設,鼓勵村民清理院內積存垃圾、整理庭院雜物,利用庭院空間種植花草樹木、盆栽盆景,進一步美化居住環境。
“以前的泥土路沒有了,安上了路燈,晚上村子到處都亮堂堂的,村子越來越美,就連村民都越來越有精神,這樣的場景以前想都不敢想。”66歲的老黨員邢保恆感慨萬千。
“改善村容村貌,‘面子’的事情很重要,但轉變思想觀念,‘裡子’的事更關鍵。”清風店鎮黨委副書記趙曙光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制定村莊環境衛生保潔制度,帶動群眾積極參與整治行動,全面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努力打造農村新風貌,讓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共享優美環境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