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没有模仿过爸妈的签字?

今天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情况:午休时跟同事聊孩子的学习问题,我提到女儿一年级时伪造我签名的事。当时很感慨,现在的小朋友既聪明,也胆大。仗着奶奶眼神不好,而我们又工作忙,没太多时间顾得上她的学习。她就把别人100分的卷子带回来,给奶奶看过后,让奶奶在家校联络薄上签名,早上上学前再把卷子上的名字改回去。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我去翻看了女儿前几次的卷子,发现有的上面是我的签名。但笔顺很僵,看得出是仿照我的签名写的。于是我把这事告诉了老公和孩子的奶奶,最后是找她谈了一次话,罚了半小时站解决。

没想到当我说完此事时,后面的同事突然一乐:我小时也是这样的。而对面的一位斯文的妈妈也突然开了口:“我小时候一直这样的啊,而且还是两种字体。今天模仿妈妈的,明天签我爸爸的,”特别得意的劲儿。没想到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干过这事。哈哈,不知老师们听到后有啥想法。

从这件事上,我发现两个有意思的地方。

一个是价值观的改变。

作为70后的孩子,我们的父母相对比较严格和保守,我们头脑中也一直被灌输着“诚实才是好孩子”的理念,所以小时候很少有这么多“旁门左道”的想法。而现在的孩子,包括90后的年经人,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经常会做些不出格的小违规,来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作为80后的父母也大多一笑了之,反而觉得孩子很聪明、有个性。

另一个是签字量的变化。

记得我小时候让家长签字的机会仅限于期中、期末的考卷,此外偶尔有一些重要的通知和作业需要家长签字。正是因为签字的机会有限,而父母也没有现在职业人士那么忙,所以通常都会很重视这件事,老老实实地交给爸爸妈妈去签字。现在小朋友需要家长签字的东西就太多了。除了卷子,每天的作业都要家长签字,无论文化课还是手工课,有的甚至一门课签一次。如果再报几个培训班,追着家长去签字的就更多了。当然,签字的目的起到了通知和督促的作用,对家校联络上确实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签得太过频繁,加上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也就慢慢厌倦了这件事,把它当成了负担。曾经女儿告诉我,她小时候班上一个同学作业没有签名,当老师问他原因时,他说“我把作业拿到他们跟前,他们都不签。”呵呵,不知这孩子说的是否是真话,但确实也反映了部分家长不耐烦的心理。

但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不再背负签字之苦,而他们的孩子能生活得更加轻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