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差生”怎么办?家长要会“扬长避短”,让孩子发光发彩


“童话大王”郑渊洁有句名言:“差生是差家长和差老师联手打造的,这世界上本没有差生。”对于在校学习的孩子们来说,成绩似乎是证明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在教育家郑渊洁眼中,没有孩子应该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每个孩子身上的天赋点都不同,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差生,不如思考一下,我们真的为孩子找到适合的路了吗?

案例一:

心理学家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如果以成绩来论优异,那么她必定属于“优等生”一类。但李玫瑾女儿的学习成绩却远不如妈妈,尽管孩子已经十分努力,但中学时数学还是考出过15分的成绩。在大多数家庭中,如果孩子百般努力下还只能考15分,想必许多家长都会自暴自弃地将孩子看为“差生”。

但李玫瑾老师做出了与大多数家长截然相反的选择,她不仅没有放弃女儿,还决定帮助女儿“扬长避短”。在与女儿的交流中她得知,孩子对音乐很有兴趣,于是李玫瑾鼓励女儿勇敢尝试艺考。最终,小姑娘成功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

这时我们再来重新看看这个就读于211大学,性格活泼开朗,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女孩。尽管她的数学只能考十几分,但谁又能说,她是一个“差生”呢?

案例二:

有着“飞人”称号的迈克尔·乔丹,他童年时就表现出了对运动的热爱。但他家境贫困,身量不高,在一群孩子中也只能被看作“差生”。

13岁那年,他的父亲为了锻炼他的心智,请他帮忙售卖一件实际只价值一美元的T恤。乔丹认真洗刷了这件衣服,在第一次叫卖中获得了两美元。第二次,他的父亲又请他售卖一件旧T恤,这次父亲希望他能卖出二十美元的高价。乔丹一开始非常沮丧:“谁会花二十美元一件旧衣服呢?”左思右想之后,乔丹为这件旧衣服画上了鲜艳的图案,竟然真的以二十美元的高价把它卖给了富孩子。再后来,乔丹机智地请一位当红女星为旧衣服签名,最终这件衣服在众人追捧中卖出了两百美元。

在与父亲交谈的过程中,他说出了那句名言:

“连一件旧衣服都有资格高贵,我又怎么能妄自菲薄?”他确定“打篮球”就是适合自己的路,也坚信自己能发光发热,成为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尽管他起初并不出色,但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从1986年87赛季开始,乔丹开始占据NBA纪录册。2003年,乔丹荣耀退役,他被公认为NBA第一人。2009年,他以史上最伟大篮球运动员身份入选了“篮球名人纪念堂”。

乔丹、李玫瑾女儿就像那些被售卖的旧衣服。尽管不出众,但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坚定地为之努力,旧衣服也可以拂去灰尘,看似“差生”的孩子也能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不仅仅是他们二人的转折点,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确让家长忧心。但如若仅仅因为当下孩子的成绩不出色,我们便简单粗暴地把孩子定义成“差生”,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只能是有害无益。与其用“差生”的标签让孩子沮丧、自卑,不如让我们来帮孩子找到他们适合、感兴趣的事,发挥孩子的长处。

如何帮孩子找到适合、感兴趣的事?

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塑造成同样的人,而是要充分发现孩子的上升空间,将长处发挥到极致。每个孩子身上存在的“长处”也有所不同,作为父母,只有引导孩子找到自己擅长、有兴趣的事,才能够发掘孩子的潜力,帮助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蔡志忠也认为,人只要找到自己的目标,选择喜爱并适合的事情,再把它做到极致,就不可能不成功。帮孩子走上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这样做:

1.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事情,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超一切责任感。”对孩子来说,兴趣就是学习与做事时最好的老师。对所做所学都抱有浓厚兴趣的孩子,他们会比其他时候表现出更多耐心、细心,也就是内心深处的内在动力。

想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我们首先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如果孩子只是拘泥于校内的学习,就很难让他们在其中感到好奇;只有把孩子推向更广阔的的天地,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才能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其次,家长千万不要用惯性思维抹杀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要多多鼓励孩子问“为什么”。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到好奇,它正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开始。

2.引导孩子树立目标

目标对于孩子的学习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力。恰当、合理的目标能帮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心和抱负,目标的达成也能给孩子一定的成就感,鼓舞他们继续努力;没有树立目标的孩子在学习时则表现得没有计划性,也更加容易产生懈怠感。

家长在引导孩子树立目标时要以明确清晰为原则,最好将目标具体到某一确切的水平。譬如,把目标设定在“期末考试进步”的效果,就远不如设定为“期末考试进步五个名次、或某一单科成绩提高十分”。此外,我们帮助孩子设立的目标还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能够给孩子以较大的企盼,短期目标则帮助孩子做事更有计划性。

3.帮孩子把长处发挥到极致

爱莫森有句名言,“生活中有件好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件坏事,就是精神涣散。”在孩子确定目标之后,只有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要做的事上,才能够把长处发挥到极致。精力不集中,最终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想帮助孩子尽可能地发挥长处,家长首先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监督,减少孩子“耍小滑头”的次数;其次是帮助孩子提高自律性。以学习乐器为例,家长可以从“让孩子在独立练习30分钟”开始,逐步提高到“独立练习两小时”、“独立练习半天”,之后再检查孩子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加自律,做到精神专注,提高效率。

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热爱的事,不仅能改变他们在学习时的劣势,更能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点。走自己的路并且发光发热,每个孩子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