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养成有“关键期”,家长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现在这个社会不像老一辈人那样,每一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大人都得下地干活,根本时间也没人管孩子,当然在教育上也会欠缺很多很多。现如今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基本都是在“宠溺”的环境中长大,尤其是老人的隔辈宠,让很多父母很难管好孩子,尤其是跟老人在一起住的,就更难管。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跟老人一起住的孩子多数都是不听话的,当你问起孩子父母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是同一个的答案,跟老人住,孩子犯错,当身为父母的你去管的时候,你的父母就会站出来先训你,老人会说: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了……

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了,这句话耽误了多少孩子,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关键期的,在这个时间如果家长没有抓好,那么以后这个孩子就会很难管,一定不要听老人说,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些话,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大了怎么会变好呢?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问,性格养成的关键期是几岁?简单一点的说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就是他从小开始的“行为的第一次”,他从小的初次骂人,初次撒谎,初次逃学,初次打架,初次对别人或长辈不敬,都算是行为的第一次。

孩子长到两到三四岁的时候,这些情况基本上就开始出现,如果在他第一次做错做的不好的时候,你就及时管了,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做的,他就会知道,哦原来这样是不可以做的,那么在他心里,他就会记住,以后就不会做,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做了,你会生气,会训他甚至打他。

那么如果在他第一次这些事的时候,你并没有即及时的去阻止他,或者在你训他的时候,你身边有老人帮腔,他从心里就会知道,这样做没事,哪怕他知道这样做了你会不高兴,那他心里也会想,我即使这么做错了,也没事,因为有老人会护着他。老人可以宠爱,但不要溺爱,爱他可以但不要害他。

一个孩子如果在六岁之前不立规矩,那么以后再想让他有好习惯,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六岁之前呢?因为他六岁之前他也许只会因为你没给他买一个玩具而躺在地上打滚,如果这个时候你没管他,再说6岁还小,大了就懂了,等他十二岁的时候你再去管,就只能促成他变坏。

那么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有可能从学校逃学去网吧过夜,回家给你找钱,不给就离家出走等等……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当然也全都是你接受不了但又必须接受的事情。等这个时候你再想去管,就难上加难了,所以你要在他六岁之前,就给他理顺了。

但是一定要记住,有句话叫恩威并施,要恩在前威在后,家长要在他犯错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是与非,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一顿训,或者一顿揍,即使要训,你也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训他,让他知道自己错哪了。

三岁之前有恩于他,就是帮他解除痛苦,帮助他,那么在三到六岁立威于他,什么是立威呢?打个比方说:比如对长辈的态度,吃饭的规律,见生人的礼貌,对自己行为的克制。

说一个我们中生活最常见的案例,很多家庭,孩子从小吃饭都是跟着撵着喂着吃,孩子走到哪,大人跟到哪,一口一口的喂着吃,导致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孩子已经很大了,还要喂着吃饭,不喂就不吃。再或者就是吃饭不规律,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从来不按顿吃饭,这点就非常不好。孩子两周以内没有动手能力的时候,你可以去喂他吃饭,等他大一点就要培养他自己吃饭的能力,不能让他养成习惯,觉得吃饭就应该喂他,这样很不好。

孩子吃饭可以加餐,但是家人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也坐下吃饭,即使不饿也要坐在饭桌上少吃一些,要养成到点吃饭的习惯,而不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那么随意。

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很重要的事情,从他启蒙期开始对他有要求,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要在房子做错事的时候,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只会害了孩子,但是一定要有方法,讲道理的去管,而不要盲管,只会打骂。要有奖有罚,他做对的时候,一定不要舍不得或者不好意思夸奖他,经常被鼓励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以上是小编的一些育儿心得,各位家长如果有不同的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