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战俘只有5000多人回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其总参战人数超过了三百万,调动的各种飞机、坦克、大炮更是数不胜数,苏德双方都摆开了一副大决战的架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告终,德国遭到了东线战场中的最大失败。这场战役之后,苏联军队进入了东线的战略反攻阶段。一部分历史学家将斯大林格勒战役,称为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中,德国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值得一提的是,第6集团军指挥官保卢斯刚刚被希特勒晋升为陆军元帅,并且接到了元首死战到底,决不投降的命令。不过,这位德国元帅在见到大势已去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率领部队向苏联红军投降,他也成为了第一位被俘虏的德国元帅。

保卢斯

对于德国第六集团军来说,投降只是悲剧的开始。在投降之初的一个月,50%以上的德军都没有熬过去。

此时正是严冬,德军本身缺少御寒衣物,大量的伤员只能绝望地等死。苏军在察里津山谷建立了临时的"战俘医院",救人是不可能的,完全是把伤员集中起来等死。数千名还活着的病号被安置在这里,几乎没有医疗用品,连水都是雪水。象征性的获得的药品和器械,也常常会被苏军的二线部队抢走。

当时的苏军指挥部,完全没有能力照顾这么庞大的战俘队伍。其实1943年的这个冬天,也是苏军最艰难的一个冬天。自己的军队粮食都不够吃,更难以照顾这么的战俘了。于是,德军战俘只能"自生自灭"。

每天食物极度匮乏,十个人才能分到一条黑面包,再加上一点加点盐和黍类做成的汤。

3月份来临了,冰雪开始消融,他们要离开斯大林格勒附近,走向遥远的战俘营。这些人当中,最幸运的只需要走12公里,到达斯大林格勒北部的战俘营,就可以安顿下来。而大多数人,不得不在冰天雪地中跋涉几个月,到西伯利亚和高加索的战俘营。

漫长的行军中,不断地有人倒在路边,被守卫直接枪决。夜晚太冷,他们不得不10——20个人挤成一圈睡觉。最外圈的人必须保持警醒,两三个小时就要让内圈的人和自己交换,不然十有八九会被活活冻死。

德军战俘旧照

每天早上,他们会被催促着继续行动,站不起来的人就会领到一颗子弹。

好不容易到达战俘营之后,情况并没有改善。他们依然要挤在狭小寒冷的房间里,要干活,食物和水非常少,战俘营还有各种传染病。

为了更好的管理,苏军把战俘们按照国籍划分了等级: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待遇要好得多,他们的食物充足,可以在厨房工作。被俘的意大利第八军中尉卡洛·席尔瓦回忆说,他们意大利人甚至可以在营地中演出歌剧,圣诞节可以得到面包、砂糖、新鲜蔬菜与肉类。

相比而言,德国人就凄惨得多。他们工作量巨大,而且饥饿过度,每天都有50到100人死亡。

1945年5月,战争结束,但是活着的战俘并没有被释放,他们被当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1955年,还活着的只剩下了5000多人,才分批被释放。

德国战俘其实很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苏军士兵对他们这些侵略者的恨意非常明显。

这里还有一个悲惨的例子,部分德军战俘实在太饿了,于是把冻僵的尸体上的瘦肉割下来,煮熟了提供给活着的人吃,他们称之为"骆驼肉"。苏军的原始资料里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在枪口下,俘虏们才会停止这样野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