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三字经》之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个人觉得可以这么解读下:倘若不教,那么后天的习性就会因外界产生变化,天性中的‘善’就会因此而受到改变,而教学所遵循的‘道’是让孩子专一。

在最初的启蒙之中,不应该涉及到好坏,善恶之别,这会让我们从小就产生分别心,这种分别心在后期会成为我们的认知障碍,最初之时,只要让孩子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专一的态度和精神是最好的方法就好。

因为本性上是追求卓越的,方法用对了,自然能事半功倍,而身心的合一也是快速提升自我的最好方法,这和禅定让人去除杂念、专心致柔一个道理。在这个静心专一的过程中,心灵会自然的选择对本身有利能升华的事情。

而启示中所说的,有受体制的影响了,所谓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成为工具?还是成为一个环节,它已经错失了人的本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本性上都在追求‘卓越’,在靠近‘良质’,在升华自我,而不单单的只是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去学习。我们有幸生活在现代这个整体偏正的时代,倘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军阀、独裁统治的时代,那么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进行的学习可能就会将我们本性消磨,从而变成独裁者的工具、信徒。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了成为工具而学习?那又是多么可悲。再次庆幸我们所处的时代。

教不应该以固有的形式去束缚孩子的天性,刻意的去雕刻反而会失去天性,我们的认知也只是整个宇宙的很小一部分,所谓的常识并不是真理,所谓的真理可能也只是某一刻某一地的常识。所以我们应该要求自身以专一的态度和精神去学习,并保持着内心的’善‘之天性,不封闭,不偏见的对待身边的知识和见闻。

这句话可以说是《三字经》的主题思想了。’教以专‘只有专心专一的态度才能让’性不迁‘。

以上纯属个人愚见,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建议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