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快報:紙堆燃盡路面被燒傷 不文明祭祀讓城市留“疤痕”

本月26日,市文明辦發出文明祭祀倡議書,倡導文明、環保、節儉、安全祭祀。然而,連日來,仍有燒紙祭祀現象存在,給城市盎然春色留下“疤痕”。

3月31日早上,記者在蓮池大街立交橋西端橋下看到,一堆燃盡的紙錢灰燼散落得到處都是,一旁還有塑料袋和祭品,一陣風過後,路面露出了被紙錢“燒傷”的黑色“疤痕”。而距此不遠的綠化帶內,也有被紙錢“燒傷”的痕跡,紙灰下的土地都被燒成了黑色。

“燒紙錢後的灰燼掃起來很麻煩,風一吹到處都是,同時紙堆燃燒後給地面留下的痕跡也很難清除。”現場,一名環衛工人說,這幾年城市設施提檔升級,一些人行道鋪設的是步磚,被火燒過後黑色的痕跡很難洗掉。

“晚上領著孩子回去,看到燒紙的都得避開,以免踩到。”市民王先生說,近段時間,19時到22時左右,就會有市民到路邊燒紙,有的人甚至在樹下燒紙,有時火還沒滅,人就離開了,這樣不僅給環衛工人增加了負擔,還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上無萬世不變之法,隨著時代進步,祭奠先人的方式也應當與時俱進。”針對清明節路邊燒紙的情況,有市民提出,可以用鮮花祭奠、清明詩會、設立追思板等環保的方式祭奠先人,不僅文明、安全,也不會汙染環境,低碳、環保的清明節不僅是社會所需,也應是市民所盼。(來源:牛城晚報)

原文地址:http://www.xtrb.cn/xt/2020-04/01/content_738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