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民士氣11章33節:英法聯軍與荷蘭開戰,同年奧斯曼與波蘭開戰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到,1665年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此次戰爭中荷蘭佔優勢,雙方於1667年簽訂《佈雷達和約》結束戰爭。

五年後,1672年,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3月23日,英國開始攻打荷蘭。4月6日,法國向荷蘭宣戰,13萬大軍,由蒂雷納、孔代、盧森堡大公、沃邦、路易十四等人率領向荷蘭進攻。

在海戰中,荷蘭先取得優勢。6月7日凌晨,荷蘭海軍總司令米基爾·德·魯伊特爾率領艦隊奇襲英法海軍,在損失旗艦的代價下,成功粉碎英法組建聯合艦隊的計劃,英軍被迫放棄突破荷蘭海岸線、入侵荷蘭本土的計劃。

而在陸戰中,法國大軍勢如破竹。6月12日,在荷蘭軍隊炮火下,路易十四的法國大軍游泳渡過60英尺寬的萊茵河——因河水太深,不能涉水而過。法軍向北部荷蘭的心臟地區進攻,一路佔領烏得勒支、奧威爾吉斯和海爾德蘭等省,只剩下阿姆斯特丹和海牙。荷蘭擋不住來勢洶洶的敵軍,只好把海堤挖開,以淹沒國土的代價來迫使法軍放棄進攻。

海戰第二回合,荷蘭獲勝。8月21日,英法聯軍與荷蘭海軍在特塞爾島附近展開激戰,由於法國艦隊配合不力,英法聯軍再次遭受重創,戰爭難以為繼。

同年底,勃蘭登堡的腓特烈·威廉與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出兵萊茵河,幫助尼德蘭(荷蘭)執政威廉三世遏制法國。

就在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的同年,波土戰爭爆發。當時的背景是,俄國人和波蘭人正試圖瓜分獨立的哥薩克人的土地。哥薩克人頭領跑來向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四世求援,許諾將承認奧斯曼帝國為他們的宗主國。穆罕默德四世任命他為奧斯曼帝國烏克蘭行省的桑賈克貝伊,同時命令克里米亞可汗向哥薩克人施以援手。

此舉招致波蘭國王和俄國沙皇強烈不滿,威脅要聯合起來對奧斯曼帝國蘇丹發動戰爭。

隨後,穆罕默德四世親率一支奧斯曼大軍,途徑摩爾達維亞來到德涅斯特河河畔,在這裡等來了韃靼人援軍。奧斯曼軍隊渡河之後,很快奪取號稱無法攻克的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要塞,沿布恰奇和利沃夫兩個主要方向繼續進攻。波蘭王國處境危急。

1672年10月18日,波蘭被迫簽署《布恰奇和約》,同意將烏克蘭的波多里亞行省(位於第聶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割讓給土耳其人,並且將屬於他的那部分烏克蘭劃歸哥薩克人所有,此外還同意向奧斯曼帝國政府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