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普适性

管理的通常概念是这样的: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专业知识,在管理中重要吗?笔者的感觉是“要分情况、分场合”。笔者以为,管理分大小。所谓的大管理,则是指层级较高或全面性的管理;小管理则是指层级较低或某项具体事务(工作)的管理。专业知识在小管理中非常重要,而在大管理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之所以称之为专业知识,重在“专”字。小管理通常是在某个专业领域里从事较低层级,甚至是某项具体工作的管理,这种情形下,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当然专业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大管理则偏重于全面性(全局性),哪怕还是在某一领域,专业判断在管理过程中所占比重也会大幅降低。因为,大管理更多的是需要对全局的把握能力,过程中所有专业判断都是为最终的全局性管理目标服务的。

管理不论是大还是小,都是管在前,理在后。笔者以为,管是“管什么、为什么管”,理则是“事项梳理,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之变得有条理”,理是为管服务的,通过有效的“理”来实现“管”的终极目标。这也是笔者所倡导的管理本质。

因方式不同、目的不同、情境不同、从事具体管理的人不同等等,人世间的管理有千万种,但其本质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先弄清楚管什么、为什么管、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目标),然后以“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为出发点,仅仅围绕“管什么”,充分发挥“理”的作用,依法依规确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路径(必经环节及相关利益关系人),再根据实际情境确定每个必经环节通关的资源需求(人、财、物)。通过“管”与“理”的密切配合,除天有不测风云之类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大概率管理的“初心”都能实现。



凡善于管理创新并总能干成从没干过的事儿,笔者以为,这样的管理者他们靠的不只是运气,通常他们都是懂得追根溯源,抓住事物本质,善于发现并用好事物发展规律的人。当然,管理也不例外。简而言之,他们是一群善于触类旁通,一通则百通,举一反三的人。

社会上哪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哪怕他才华非常横溢,也不过是比一般人懂得多一些或在某一方面更强一些而已,他也不可能懂得社会上所有专业的专业知识。因此,笔者以为“小管理”看专业,“大管理”则更应该看重管理者本身的宏观把握能力、识人用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善抓事物本质能力。

一言以蔽之,小管理看点,大管理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