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每一個“鯨落”


今天看到了一個關於我國的科考隊新發現的一個“鯨落”的新聞。“鯨落”就是當一條鯨魚死亡後,它龐大的身軀為大海做出的最後貢獻,身體所含的營養物質甚至可以創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生態系統,滋養著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的生存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成為那片海洋裡最溫暖的綠洲。 這也是這條鯨魚所能獻給生養它的大海最後的溫柔了。

悽美而令人感動……

而這世間又有誰不是“鯨落”呢?我們常常能看到那些在路邊死去的小貓或小狗,它們留下來的身體在這片土地上也很快便會被那些蟲和菌類分食和分解,最後化為了泥土,融入到腳下的這片土地裡,最後同樣盡出了自己最後的一點力量為植物們的萌發和生長提供了所需的養分,它們的隕落和那龐大的鯨魚的隕落又有何區別啊?人也一樣的。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新聞,也許也很渴望能去看看那海洋上悽美壯觀的鯨落,卻下意識地忽略了那些在平常生活中,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鯨落”。我們的感動,我們的共鳴,也許並不在物種本身,而在於對那種生命狀態的感動,和對生命自然之道的敬畏。汪蘇瀧有一首歌叫《鯨落》, “鯨落入海底 孤獨的歲月裡 化作孤獨島嶼 最後溫柔給你”。送給所有此刻看到此文的朋友們,願每一個人都能善待身邊的每一個生命,無論它是生著的還是死亡的。願每一個生命在這個世界上都能被溫柔以待。祝福感恩清明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