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赴會臨江亭l,關羽搶了誰的戲

藐視吳臣若小兒,

單刀赴會敢平欺。

當年一段英雄氣,

尤勝相如在澠池。

在【三國演義】中,單刀赴會的故事,將關羽威風凜凜、大智大勇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為其精彩的人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間甚至有傳說:到了陰曆五月十三這一天,肯定會下雨因為這一天的黎明,周倉要給關老爺磨刀,磨好了,扛著它,去東吳的臨江亭赴宴。

到了臨江亭上,魯肅與關羽一番寒暄之後,開始了正式會談,魯肅指出了劉備拒不還荊州的事實,,但是關羽臨危不懼,大義凜然,慷慨陳詞:烏林之役,左將軍(指劉備)親冒矢石,戮力破敵,豈得徒勞而無尺土相資,今足下復來索地耶?二人一番唇槍舌劍,爭論不休,此時的周忽然闖入,關羽變色而起,奪周倉所捧大刀,然後使眼色令周倉到岸邊搖動紅旗,發出信號,自己則是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扯至江邊”,魯肅安排的伏兵,“恐肅被傷,遂不敢動”,關羽到了船邊,卻才放手,魯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乘風而去”。

單刀赴會的故事,對塑造關羽這一英雄形象是成功的,一提起這個成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關羽,卻忽略了魯肅,他才是單刀赴會中的男一號。

魯肅,不就是那個滿臉忠厚,呆頭呆腦的忠厚長者嗎?草船借箭時,“魯子敬在舟中體似篩糠”(京劇裡這麼唱的),其實,那只是作家為了塑造諸葛亮這麼寫的,要知道,赤壁之戰時,魯肅是贊軍校尉,按現代的軍銜來說,就是總參謀長。而且,周瑜死後,他接替了周瑜的職位。文韜武略,均有過人之處。【三國志。魯肅傳】記載: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但請將軍單刀俱會。雙方都是帶著單刀前往相會。

裴松之注引的【吳書】說得更具體: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前去)就羽。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肅為了討回荊州,決心冒險去見關羽。並且在見到關羽後,擺出了劉備負義,拒不歸還荊州的事實,說的關羽啞口無言。這次談判之後,劉備只得以湘水為界,歸還了東吳三郡。魯肅單刀赴會,取得了良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