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大众被误导购买的重疾险!

一提起保险,大家都知道要买重疾险。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买怎样的重疾险,买多少保额,大多数人只是盲目跟风,被销售牵着鼻子走。

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难免存在误导现象,很多人在买重疾险的道路上一个接一个地踩坑。

为了避坑,西瓜君从以下两点来聊聊重疾险:

重疾险几大常见误区如何挑选重疾险

01、重疾险几大常见误区

盲目跟风,买终身返还型追求大而全,为品牌效益付出代价被各种花哨功能迷惑,看不清本质认为赔付次数越多越好

-真相是-

1、终身返还型,并不适合所有家庭

除非预算充足,否则不建议考虑终身返还型产品。

预算充足指,把家中需要买重疾险的每个人的保额都做足(50万起),这种情况下,还能承受每年总保费,就算预算充足。

如果预算不足,建议考虑终身消费型/定期消费型重疾险。

2、所谓大公司,价格贵,华而不实

羊毛出在羊身上。

品牌知名度是每年几十、上百个亿广告费砸出来的。如果愿意为此买单,非要多交一半、甚至一倍的保费来获得同样的保障,西瓜君也拦不住。

3、花哨功能,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

买重疾险,买的是充足的保额+长期稳定的保障,来抵御未来不可知的风险。

其他花哨功能,像:

特定疾病双重赔付、带分红、增加中症、寿险复原功能等...

这些可以有,但不能本末倒置,影响保额高低和保障的长久性。

4、优先考虑保额,赔付次数够用就好

如果预算充足,重疾多次赔付肯定比单次赔付好。

但没必要盲目追求越多越好,毕竟,患一次重疾后,能活着再患第二次、第三次的概率微乎其微,别更提第四、五、六次赔付了。没必要为了无谓的次数,耗费太多保费。

钱,要花在刀刃上。保额,对于重疾险而言,就是刀刃。

02、如何挑选重疾险?

为了避坑,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挑选重疾险:

1. 产品形态

2. 产品费率

3. 是否含高发轻症

4. 缴费期限是否灵活

5. 可否附加豁免

6. 健康告知

7. 等待期

1、产品形态

这是挑选重疾险最先需要确定下来的大方向。

产品形态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划分:

现金价值--消费型vs返还型

保障期限--定期vs终身

赔付次数--单次vs多次

同等条件下,消费型比返还型便宜;定期比终身便宜;单次比多次赔付便宜。

直接说结论_____

预算有限,选择定期消费型、终身消费型,单次赔付。

预算充足,选择终身返还型(单次/多次赔付都行)。

定期返还型,是最不推荐的产品形态,没有之一。

当然,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最适合的。

2、产品费率

同样的产品形态,产品费率也会因为不同公司的让利空间和策略不一样,而有高有低。

物美价廉,我们都喜欢。同类型产品,如果没有什么坑,选价低者。

而且,大家要相信,市面上保险产品的价格差,有些真的能高达1倍以上。

3、是否含高发轻症

高发的那25种重疾是由银保监会统一规定的,每款重疾险都包含;但轻症,却没有业界统一标准。

有些高发轻症在某些重疾险中是不包含的。

比方说,大家都熟知的某安的某福就缺乏以下三种高发轻症:

轻度脑中风

不典型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这点其实一直被业界吐槽,但或许“大公司大品牌”不缺客户,依旧我行我素...

4、缴费期限是否灵活

缴费期灵活,意味着可以依据自身需求,把杠杆放到最大。

比方说,有些产品可以选择30年交,有些甚至可以选择交至60岁、70岁,最大程度减少每年保费压力。

适合目前预算有限,又想把保额做高,拥有充足保障的人。

5、可否附加豁免

豁免是保险公司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如果发生豁免责任内的事故,可以免交以后的相关保费。

-豁免分为两大类-

1. 被保人豁免

比方说,老王给自己买了重疾险,患轻症后赔付轻症保额,保单继续生效,这张重疾险保费不用交了。

2. 投保人豁免

比方说,老王给宝贝儿子买了重疾险,老王患重疾或身故后,老王儿子的重疾险保单也不用交保费了,保单继续有效。

但,有些产品只能父母给子女投保附加豁免,不接受给配偶投保附加豁免。

6、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的宽松程度,对身体有一些异常的朋友来说,意味着是否可以顺利地以标准体正常投保。

所以,身体有异常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健康告知条款少、较宽松的产品,尽量获得更理想的核保结果。

7、等待期

疾险的等待期一般为90天或180天。

等待期以内发生的重疾或轻症,存在带病投保嫌疑,保险公司不赔付保险金。

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90天的产品为好。

西瓜君评语

虽然配置保障,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对比分析,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则:

趁早,趁好。

西瓜保——第三方保险咨询机构,已为10000+家庭配置家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