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人不淑下“咏雪才女”谢道韫“高开低走”的一生

中国对女性有这样—种误解:女人有两条路,要么嫁的好,要么干得好,然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即便在新时代的今天,这样的看法依旧很吃香,然而我却认为干得好和嫁得好同样重要,甚至很多时候干得好比嫁得好更重要,毕竟求人不如求己,女子更应当自强。

东晋时期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在其幼年时就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词出名,这段故事甚至还被收入《三字经》(谢道韫,能咏吟)中流芳千古,她便是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淝水之战主帅谢安的侄女,而谢家是当时的顶级豪门贵族,民间甚至有“王谢共天下”的说法,《乌衣巷》有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是曲型的公主出生。

然而谢道韫不但出生高贵,自身也是才貌双全,待嫁之时一度引得世家公子翘首以盼。


而叔父谢安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决定在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中为侄女物色夫婿,原本看中的是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然而听说此人不拘小节,放浪形骸,担心婚后侄女会吃亏,于是转而选择了次子王凝之,而这样的决定不得不说是造就了谢道韫一生的悲剧。

王凝之是个心无大志之人,在王家诸多子侄中并不出彩,于仕途上,做个会稽县令已是艰难,书法上虽善草书、隶书但远不及其父王羲之,更值得一提的是,此人极其推崇道教,信五斗米道,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求仙道上。


谢道韫嫁到王家不久便向叔父抱怨:“我谢家子弟个个都出色,却不知世间还有像王凝之这样的人!”显然,谢道韫对这个夫婿是极为不满的,然而家族联烟总不能轻易更改。

谢道韫不懂王凝之为何如此热衷于修仙问道,王凝之也不能理解谢道韫的吟诗作对,于是两便开始了貌神离的十年婚烟生活。


公元399年,东晋气数已尽,孙恩,卢福起义,已然要攻入会稽,而作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不想着备战抵抗,反而关起门来祈求道祖保佑,谢道韫多番劝谏均无果,只能自己招数百家丁加以训练,然而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孙恩。

谢道韫目睹丈夫王凝之与儿女都死在乱军刀下,却依旧带着女眷顽强抵抗,此时她只有怀中抱着的三岁外孙孙涛。

孙恩早就仰慕谢道韫的才学,如今又见她铮铮铁骨,于是并没有杀害谢道韫祖孙二人,此后谢道韫便寡居会稽,抚养外孙。


谢道韫是曲型的出生好又干得好的女子,叔父谢安也是出于为侄女好才为她选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夫婿,然而他却忘了很重要的一点:三观契合!

正因为忽视了两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契合度,以至于凑成了一对怨侣。

从谢道锡的婚悲剧中可知,嫁得好和干得好一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甚至说缺一不可,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愿。谢道韫的婚姻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若婚前两人能多一些沟通,以谢道韫的聪慧,发现问题,及时止损应当是不难的。

而在当下这样开放的社会,我从为,干得好也许比嫁得好更重要,毕竟人心是会变的,长着腿的活物是会跑的,而能力却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