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舊影丨大清平南敬親王“尚可喜”墓園,建於康熙十五年

尚王陵園系清代平南敬親王尚可喜的墓葬,位於海城市八里鎮小新村東南的文安山上,即由馬風鎮東陵村之鳳翔山移葬的清平南王尚可喜墓,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整個陵園由王陵、祖陵、陵門、陳列室等組成,外有圍牆。方向坐東朝西,陵園佔地面積約70畝。陵寢正門兩側,石獅踞立,怒目張吻,雕鏤清巧,高約三公尺,座以大理石,前立清聖祖康熙御賜神道貌岸然碑一甬,高五公尺,碑之右上側列款為:平南親王諡敬尚可喜,這碑現已無存。解放後尚王陵園列為地方文物,至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至毀掘。2003年2月9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公佈尚王陵園為鞍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平南敬親王尚可喜肖像畫一幀(現存鞍山市博物館,為國家級保護),現有複製彩照存於園內陳列室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於1604年生於海城,卒於1676年。明代天啟三年(1623年)從軍,天聰八軍(1634年)舉義,棄明歸順後金。皇太極在盛召見了尚可喜,授尚為總兵官,第二年被封為智順王。1644年,尚可喜隨攝政王多爾袞入關。1645年揮師湖北,1646年尚可喜被封為平南王,賜金冊、金印。1673年未,吳三桂於雲南起兵反清,耿精忠舉兵響應。吳三桂致書尚可喜,勸其反清。尚可喜將吳三桂的勸書反呈報給朝廷,以表中心。1675年,朝廷加封尚可喜為平南敬親王。1676年2月,尚可喜兒子尚之信參加了反清,尚可喜被軟禁,氣憤而終。1681年,按照尚可喜的遺囑,歸葬海城。尚可喜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轉戰數萬裡,為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了汗馬功勞,在清代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日偽時期的海城尚王陵園


陵園詳細狀況描述:園內方磚鋪路,兩旁立有:豬、羊、牛、馬等石獸群及石人(翁仲)各二,相對而立。墓前門高二丈餘,朱門列脊,頗為壯觀,兩側紅牆,飾以雲龍。拾階而上,進入墓穴,冢高一丈五尺,周圍六十步,墓前修有拜臺,放一漢白玉石雕,龍紋祭桌,石鼎一尊,有清以來直受保護。解放後列為地方文物,至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至毀掘。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時,另以古墓群遺址記載(見《鞍山文物志》213頁),為海城市171處文物保護地之一,因缺乏鑑定,未行文物列級。







海城尚王陵園新影,圖片來自海城市政府網

1995年由族人園其墓穴;1997年,由族人復其園廓;1999年由族人於陵前建紀念館一處(兩棟400平方米),據此構成“尚王陵園”。2003年修建碑亭一座,用於保護“皇封神道碑”。2003年10月5日鞍山市人民政府為尚王陵園立文物保護標誌碑。2004年4月對陵園進行綠化,栽種八棵古槐,由北京公園贈送。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盡在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