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南季北孔”,“南季”季札你了解有多少?

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战国时候是我国文化和思想最辉煌灿烂的时代。那时候衍生出了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相互诘难争锋,成为了盛况空前的学术百家争鸣。“南季北孔”就是其中之二。“北孔”就是咱们熟知的孔子,而“南季”却没有那么响的名头,甚至是少有人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又凭借什么可以跟孔子并称“南季北孔”?


“南季”是春秋时候吴国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季札是孔子的老师,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因为他和孔子齐名,又是历史上我国南方的第一位儒学大师,所以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


因为季札从小的时候就贤名在外,所以 吴王寿梦心目中最适合继承王位的人就是他的小儿子季札了。不但寿梦一心想要季札继位,而且就连季札的兄长们也觉得以季札的德行才干,继承王位最适合不过了,季札却坚决不受,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寿梦死后,寿梦的长子褚樊决定将王位让给比自己贤明的季札,可是季札却偏偏不接受王位。季札跟他哥哥说:“曹国的人想要拥立贤明的子臧做国君,来废除无德无能的曹王,子臧却拒绝了。子臧觉得应该坚守君臣之间应该有的忠义,为了消除国人拥立自己的念头,子臧离开了曹国,来到了宋国。让曹国人觉得拥立子臧没有了希望,曹国的国君任然能在君位执掌国政。子臧谦恭不争的美德,被人们称赞成能"守节”的大德之人。先人的优秀典范铭记在心,国君的宝位,哪里是季札我所能贪图的?我季札虽然没有什么德行,但是自比先贤的心,我一直都有啊。”季札的德行深深的感动了吴国的臣民,他们就像百鸟朝凤一样,一心想要立季札为王。季札万不得已,隐居到乡野农村,每天劳动农耕,用以表达自己坚定的“守节”,吴国人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褚樊过世前,仍然是忘不了自己的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一定要把王位依次的传给弟弟,这样就可以把王位传到季札手里,先王的遗愿就达成了。继位的夷味快死的时候,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又一回的拒绝了。季札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决心,又去归隐了。


季札出使郑国的时候,遇见了子产。他们两个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很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当时的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跟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没有德行,在位不会太久的,将来郑国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里。你治理郑国的时候,必须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不然的话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后,子产仍然觉得如雷贯耳,心里感到万分的怅惘。季札随后又来到了卫国,通过和新老朋友的交往,季札发现卫国有许多的贤明之士,卫君也比较开明。他跟人说:“卫国有很多贤士良臣辅佐卫君,卫国是一个政治十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卫国多君子,其国必无患。”果然卫国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卫国一直都没有什么内乱战争。

季札出使的时候,经过徐国。徐国国君喜欢季札的佩剑,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有数,因为要出使他国,季札并没有把剑献给徐国国君。等季札出使完回来时,徐国国君已经死了,于是季札解下了自己的佩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旁的树上,转身走了。季札的从者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你现在再送他剑有什么用?”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徐国人赞美季札,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季札死后,葬在了申港西南。后人在他的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

季札庙在东洞庭之武山锦鸠峰。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像赞曰:“有吴君子,让国退耕;脱屣千乘,永垂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