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管事上,还是管人上?

老夏分析师


所谓管理者,是管人理事。

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的思维,对于公司的发展,有详细的规划。

其次,对于团队,要分工明确,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工作岗位。

第三,适当放权给各部门负责人

第四,监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积极和各部门负责人沟通

第五,实行追责制

所以,无论是什么行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管好人,理好事,让下面的人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需要多关心员工,让员工有归属感,才能留住人才,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


十二夜的Nothing


在职场上,最害人的一句话是“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很多人初入职场之时,他 的领导就是通过“管人理事”来管理他,当他晋升成为管理者的时候也是如法炮制,通过“管人理事”管理自己的下属。有的人认为“管人理事”言简意赅,一旦坐上管理者的宝座,就可以对下属“发号施令”“耀武扬威”,对自己必须“唯诺是从”,其实都是被这句“管人理事”给害惨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一定要“管人”?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思想作怪,认为作为管理者是其他人的上司,就天然拥有“掌控别人”的权利与资格,别人就应该对自己“唯命是从”;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管理的误解,辛辛苦苦“管人理事”就一定能够做好管理工作吗?

要以目标为导向,管理需要成果,没有绩效的管理,充其量不过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无能”。

管理只有两个功能:一是提高效率,二是降低成本。

管理者死死把人盯住,管住人,能够提高效率吗?能够降低成本吗?不能。

除了牢牢记住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之外,更要做到“管理是解决问题”。管理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管理者要让下属明白工作要出成果,以成果为导向,让下属明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者要为下属创造实现成果的条件,尤其是资源方面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源的匹配,目标是很难完成的,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管理者要帮助下属提高工作能力,管理者的成果只能通过下属体现。

不要计较“对与错”,“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德国的一个经理发现下属上班迟到了,他首先去询问是否人力资源的人已经告知公司上班时间。

经理发现下属第二次迟到,他去询问员工是否熟悉当地的交通,他是否按时出门并乘坐正确的交通工具。

经理发现下属第三次迟到,他去询问员工是否家里出现问题,是否需要帮助。

经理发现下属第四次迟到,他再次询问员工是否已经熟悉交通路线,是否需要得到帮助。

经理不是用“对与错”对迟到员工进行惩罚,而是解决员工迟到的问题。

网联网的公司与传统企业区别更在于“创新”“自由”,美国如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已经充分证明“带着宠物上班”“弹性工作时间”等对人才具有吸引力,对工作成果有正向帮助。因此,“管人”的思路在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前途的,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到“做事”上面,帮助员工取得成果。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不需要传统的管人模式(这这其实是原始的监工模式),要以成果为导向,管理者要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让下属得到完成目标的资源”“帮助下属改进工作方法”,围绕着“事”才能够实现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


破局三板斧


管人更重要。但是,管人的目的是培训人,然后,让他们去做事。需要一点耐心和手段的。否则,你会陷入琐事中,大家跟着你都发展不好。